海曙新闻网讯(记者王超 通讯员顾晶晶)超6成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96.1%的村委会到居民居住区域在5公里以内;道路、能源、通讯设备、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率多个100%……日前,海曙区公布了第三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透过一组组详实全面的数据,可以勾勒出海曙“三农”发展的基本面貌,而多个高亮数据显示,海曙城乡发展趋于协调统一,农村生活越来越“城市化”。
“三农”普查是国家摸清“三农”基本国情,查清“三农”新发展新变化的重要手段。普查对象包括农业经营户、居住在农村有确权(承包)土地或拥有农业生产资料的户、农业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普查主要内容是农业生产能力及其产出、农村基础设施及其基本社会服务和农民生活条件等。全区此次普查共登记了50676个农户,481个农业经营单位,共调查了10个镇乡级单位,181个村级单位,789个自然村和82个2006年以后新建的农村居民定居点。
从数据来看,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完备,基本社会服务不断向乡村延伸。100%的村通公路,100%的村通电,100%的村通电话,100%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100%的村通宽带互联网,100%的乡镇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100%的乡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商品交易市场、幼儿园、小学、图书馆、文化站、公园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在乡镇100%全覆盖。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条数据就是,62.4%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远高于全市42.2%的覆盖率。通过这条数据可以看出,依托全区村落100%覆盖的宽带互联网,在海曙农村生活,也可以便捷地通过网络购买日常物品,且不必担心配送问题,城乡之间的生活差距越来越小。
从另外的一组数据也能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户的住房条件也在不断改善。据数据显示,全区99.7%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拥有1处住房的39998户,占78.9%;拥有2处住房的9727户,占19.2%;拥有3处及以上住房的797户,占1.6%;全部农户中拥有商品房的6740户,占13.3%。值得一提的是,96.7%的村委会到最远自然村或居民定居点距离在5公里以内,反映出新农村建设中大部分山区居民迁移至平原,村落的规划布局越来越近似于城市社区。
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同时,城乡文化不断融合发展,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100%的乡镇拥有图书馆、文化站,62.5%的乡镇有剧场、影剧院,98.3%的村拥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正值海曙行政区划调整之年,农村第一次融入到海曙这个原本单一的城市化空间中,通过首轮普查认识了海曙“三农”这个全新领域。随着海曙城市精细化管理延伸至农村,城市乡村共建共治的理念不断深耕,为海曙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标杆”按下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