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非遗进校园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8年05月31日 17:40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朱尹莹 通讯员冯静菲)搓、揉、掀、捏,再用工具灵巧地点、切、刻、划,顷刻间,一只可爱活泼的“面人”小狗便在市级非遗传承人丁逸儿的手里诞生了。日前,在海曙区格林美语幼儿园的“非遗课堂”上,丁逸儿的一手绝活让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大为惊奇,大家又是欢呼又是鼓掌。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今年海曙区文化馆把“非遗课堂”搬进了校园。在这之前,中国结编织达人王琴芳走进了竹福园幼儿园,为孩子们带去一堂好看又好玩的编彩色蛋套的非遗课。“近距离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韵味,接触传统手工艺的精妙,让孩子们在兴趣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这样的课堂非常有意义。”该园园长邓翾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靠什么保护和传承发展?靠人。近年来,海曙全面推进“一人一艺”,将非遗项目引入校园,走出了一条“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通过在校园内开设非遗课堂,设立非遗传承基地等,让非遗知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非遗传承人上讲台,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去年,海曙开展曲艺“三进”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古老的民间艺术。当国家级非遗项目“四明南词”走进校园,受到了喜爱曲艺的学生们的欢迎。在演出的间隙,四明南词代表性传承人陈祥源先生还为现场的学生们讲解了四明南词的历史、艺术特色和保护故事等,丰富大家对四明南词背景知识的认知,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唱词和表演。

  传承基地落户校园,在发挥普及教育与研究创新优势的同时,也引领着青少年学生传承非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目前,高桥镇中学、高桥镇中心小学、集士港镇中学、横街镇中心小学、古林镇中心小学、洞桥镇中学、章水镇郑家小学、爱菊艺校等8所中小学成为非遗传承基地,涉及的非遗项目包括宁波谜语、宁波农谚、梁祝传说、大头和尚、跑马灯、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古砖瓦烧制技艺、浙贝种植加工技艺、宁波童谣等。

  在横街,曾经一度淡出人们视线的“八盏马灯”,在横街镇中心小学的师生和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重现魅力。经过十来年的培育传承,该马灯社团已传承了3批“小弟子”。如今,“跑马灯”队伍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队伍,不但是横街节庆活动的常客,还经常亮相于市级大型活动。

  对此,海曙区文化馆馆长罗滨表示,非遗进校园,为非遗传承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在学生群体中寻觅潜在的传承人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了本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增强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文来源: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朱尹莹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