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鄞江趣湾庄园参加拓展活动。(陈朝霞摄)
古林镇蜃蛟片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区一角。(陈朝霞摄)
鄞江镇金陆村高山茶园。(陈朝霞摄)
城乡共生、山水交融。47万亩山林、20万亩耕地,水稻、蔺草、茶叶、竹木、果树等交相辉映,赢得“中国蔺草之乡”“中国浙贝之乡”“中国竹笋之乡”等美誉,海曙区位优势、农业资源得天独厚。
1家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省级现代农业精品园,5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11个省著名商标、15个省名牌(农)产品、26个市知名商标、25个市名牌(农)产品,一个国家级优质高效水稻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海曙农业发展成果令人瞩目。
作为与宁波主城区距离最近、覆盖面积最大、文化资源雄厚和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海曙如何将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与乡村的生态、农业、景观资源相结合,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指导下,将把海曙打造成特色鲜明、业态丰富、产业融合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成为宁波的城市‘后花园’。”海曙区农林水利局局长吴永华表示。
本报记者陈朝霞海曙记者站续大治通讯员张立朱斌
资源整合 凸显“海曙特色”
夏日炎炎,海曙区鄞江镇金陆村清修岭350亩茶园绿意绵延,在蓝天白云和黛色山峦映衬下,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图。在这片高山茶园间,竖着一幅图文并茂的“垄上行,乐田园——四明山区域产业转型科技示范园区”的巨大广告,上面用深浅不一的黄绿色标注着山林、鱼塘、果园、菜园、游步道等,让人充满好奇。
鄞江镇副镇长陈波介绍,四明山区域产业转型科技示范园区位于鄞江西南片区,计划总投资3.4亿元,分三期打造。“鄞江有1900亩林地、3600亩茶园,拥有在国内茶叶评比中屡获金奖的‘它山堰’白茶、在亚洲名列前茅的锦鲤等特色产品,杨梅、猕猴桃、芋艿、土豆等果蔬四季飘香。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示范园区将涵盖稻熟果香、百果千珍、茶溪品茗、山林慢道、花间鱼塘五部分,成为四明山区域独具特色的集农业观光、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产业转型科技示范园区。”
鄞江镇是海曙积极整合全域生态优势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创新现代都市农业图景的缩影。“目前海曙正稳步推进‘三区六园’建设(三大农业区域、六大农业项目),充分整合海曙自身资源特色,不仅使海曙农业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也构建了独具海曙特色的农业发展格局。”海曙区农林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体来说,这“三区六园”为:以环海曙城区为核心的都市农业生态休闲区,以海西半山区为核心的现代农林特精品区,以四明山区域为主的现代生态产业示范区;以古林为核心的现代都市农业集聚园区,集士港镇湖泊河现代农业园区,鄞江四明山区域产业转型科技示范园区,洞桥沙港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章水镇杖锡樱花种植基地为核心的产业观光园区,龙观乡和章水镇的中药材生产园区。
据介绍,“三区六园”中,古林、集士港、石碶、高桥等近郊乡镇以城市消费人群为服务对象,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精品瓜果蔬菜等;鄞江、横街、洞桥等海西半山区,重点发展林特、水果、粮食、茶叶等产业,创出区域品牌、特色基地和美丽风景线;章水、龙观、鄞江、横街等四明山区域,则发展彩色观光林业,重点发展林下经济,打造茶叶、中药材和健康养生等特色产业,辅助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关系。
产业融合打造“海曙范本”
高温酷暑天,“黄古林”草席网上销售火爆,平均每天销售两三万单,最多的一天5万单,最贵的一条席子可卖2000多元。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凉席企业,宁波黄古林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黄古林”草席享誉海内外。
早在2011年,公司就建立了全国第一家草编博物馆——黄古林草编博物馆,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塑像和音像等形式,对黄古林草编历史进行详细介绍,年参观人数超过5万人次,成为“馆产融合”的典范,提升了蔺草的附加值。
2017年,“中国蔺草之乡”蔺草行业出口创汇2亿美元,国内销售额超过8亿元,蔺草全产业链规模超过20亿元。
古林镇是海曙蔺草主产区,古林蔺草产业链的不断延长和附加值的不断增加,是海曙区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值增效的成功案例。如今,“海曙蔺草编织品”品牌价值89.58亿元,荣获2016年度中国制造业区域品牌30强。
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和生活、生产、生态“三生合一”,是海曙区现代农业都市图景中的重要一环。海曙通过举办天胜农耕文化节、杖锡樱花节、鄞江龙虾节等特色旅游农事节庆活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申报各类农业名品牌、参加成果展示展销活动、建设高端农业基地等举措,有效促进产业有机融合,打造富有竞争力的海曙农业品牌。
海曙区农林水利局产业指导科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在申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海曙“蜃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就是一个产业高度融合的“海曙范本”。这一农业园区涉及集士港、横街、古林、鄞江、洞桥五个乡镇,规划范围约7.4万亩。
“以该农业园位于古林镇蜃蛟片区约2.32万亩核心区为例,区域内有照天港、里龙港、千丈镜河三条核心水系,有蜃蛟、茂新、前虞等历史文化古村和广袤的耕地,有天胜农牧、东方席业、安和达菜篮子等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这些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产业优势等,打造一个融乡村美食、蔬果采摘、农业科普、乡土文化体验、特色民宿等功能于一体,全国领先、宁波一流的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区。”海曙区农林水利局产业指导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农业园构建农林、水利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是海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的范本。
创业创新 构建“海曙模式”
走进国家级数字农业园区、古林镇蜃蛟片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区,在广袤的稻田边,能看见一个个自动精准采集气象、田间土壤、水稻生长等数据的监控站(点)。“农民只要在移动终端前指尖轻点,就能精准进行水肥一体化、精量播种、稻田精准养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控,并实现远程农机调度,育秧、种植、灌溉、收获等工作全程机械化完成。”古林镇农办主任陈奇雄介绍,高科技让农民从“面朝黄土背靠天”的境况中解脱出来,实现农业领域的“机器换人”。
以古林镇国家级数字农业园区、四明山区域产业转型科技示范区等项目为抓手,海曙区正谋划筹建大学生创业园,搭建农业众创、众筹平台,培育一批“农创客”“新农人”,同时探索“农业+互联网”“云认养”“APP农场”等农业新业态,尝试“科技+”“大数据+”“旅游+”“生态+”等新模式,构建海曙农业“智慧模式”。
古林镇仲一村正启动建设“农业双创园”。“由村里腾出土地入股,镇里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1万平方米钢架大棚、整改2000米进排水渠,进行新景观化改造,搭建配套服务平台,吸引大学生‘农创客’。”陈奇雄作为园区负责人,对未来充满信心,“作为农业产业孵化器,园区通过保底分红保证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农户提供更多工作机会,还为大学生提供对接农科院等资源的服务。”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海归”夏杰有意入驻“农业双创园”。夏杰打算依托双创园平台,将自家的水果种植基地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发展亲子游、采摘游;开发水果汁、水果干等衍生品,连接水果产业上下游;同时打造电商等销售服务平台,将宁波地产优质水果推向全国,让宁波优质农特产品“抱团”走向世界。
笔者了解到,目前海曙智慧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海曙即将出台高素质新型农民扶持办法,鼓励“农二代”继业,一支“年纪轻、素质好、会创新”的新型农民队伍正在茁壮成长。同时,依托“宁波农业云”平台,电商换市、农超对接等新型营销模式不断涌现,目前海曙有20多家农产品电商企业,2017年销售额突破4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