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李旭煌 见习记者张纵横 通讯员王虹 徐浩跃 徐静)“现在的围墙比以前好看多了,而且和墙绘保持一致,看过来十分舒心。”古林镇鹅颈村村民说。他们口中的围墙就是古林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之一——花坛围墙的粉刷升级。在整治过程中,古林镇采取“做旧如旧”的手法,保证建筑富有古朴特色。
随着验收时间的逐步靠近,在海曙,群众如今可随处感受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一镇一品的别样韵味。截至目前,2018年达标创建乡镇已基本实现整治项目全面开工,已完成年度投资约4.86亿元。6个乡镇已完成了“上改下”42.25公里、“架空线梳理”23.34公里、“入户线整治”3285户。全区范围里面完成了211家“四无”“四违”“四不达标”企业(作坊)的整治工作,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40.6%,建成小微企业园区2家,新增标准厂房15.37万平方米,完成率达102.47%。
小城镇换新颜,从群众最需要最期盼之处入手,就要敢动刀子,改变不合时宜的“旧貌”,重构城镇功能。在古林镇,民意是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怎么整治、整治成什么样,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这不仅尊重村民意愿,更让改造切实可行,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古林镇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很多村民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从冷眼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和建设者,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
古林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主动提出,为文卫路上的弱电箱涂鸦彩绘,使一个个枯燥的弱电箱、电线杆焕发了生机,充满了童趣。在道路的两旁,店家设计的富有个性的招牌格外吸引人眼球。而郭夏村在外立面整治的过程中,村民主动设计外立面的颜色内容,突出了郭夏村作为特色象棋村的文化特点。随着工作的推进,古林镇“千年席乡”的新颜正破茧而出。
小城镇换新颜,跳出“千篇一律”的误区,就要规划挖掘小镇价值,让个性回归小城镇。“我们镇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启动了高桥老街修复项目,一是希望可以整治原先‘脏乱差’的环境,二是希望可以保留老街原来的历史风貌,以此来传承文化记忆。”高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高桥镇投入500万元,通过修复2000平方米老街建筑外立面及三座古桥、铺设老石板4000平方米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马头墙、艺术墙绘、线脚图案、窗格等元素,修建文化墙,努力保留历史风貌、传承文化记忆、打造特色景观。
除了对老街区域进行保护性开发外,高桥镇还着眼于镇域内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先后打造了“一线四站”生态绿廊、梁祝爱情文化小镇,王升大博物馆、民乐村居家博物馆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基地也是相继建成。“我们还在对高桥公园和康王公园进行改造升级,在完成康王公园、高桥公园的绿化景观提升、场地铺装、健身器材、停车场设置等工作的基础上,突出了“村姑救康王”、“黄泥墙”的历史文化主题。”高桥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如今,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一镇一品已初显成效。下一步,海曙区将整合资源,继续围绕“治脏、治乱、治差”三大领域,着力做好“巩固、提升、特色”内容,以点带面,合力推动各专项行动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问题“死灰复燃”,全力以赴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