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最深沉的力量。透视浙江发展奇迹,文化发展深蕴其中。尤其是步入新世纪后,文化建设更是成为浙江发展中格外耀眼的篇章。
2003年,“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写入了“八八战略”。16年来,浙江聚焦文化的力量,从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到文化浙江,文化软实力日益彰显。
精神灯塔凝心聚力
绕行6公里,多花了3个亿。连日来,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保护良渚古城遗址,工程路面多弯出一道人文弧线。
浙江历来是文化的沃土,文渊久、文脉广、文气足。多年来,我省始终将传承与发展相结合,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统文化。
沪昆高速公路进入浙江义乌段,现在多了一处新出口——望道互通。此去不远便是义乌市分水塘村——《共产党宣言》中文版首译者陈望道的故里。“望道”,是望回家之道,亦是望初心之道。
作为红船精神的发源地,红色文化在浙江的众多历史遗存,如今已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库、加油站。
思想凝心,精神聚魂。16年来,我省大力传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浙江精神的时代内涵。
从钱塘江边的西兴渡口,入浙东运河,经鉴湖至曹娥江,溯源而上直抵天姥山、天台山,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都曾留下足迹。去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地方文化研究项目之一。自2005年启动以来,围绕“今、古、人、文”四大研究主题,由历任省委主要领导挂帅,云集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培育的学术中坚,推动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以及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浙江精神融会贯通。《宋画全集》《吕祖谦全集》《郁达夫全集》……一期工程的财政专项投入超过1亿元,出版学术著作600余种、上千册。二期工程以国家视角、国际视野,着重聚焦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总结近15年来浙江的实践与经验,真正做到了用浙江历史教育浙江人民,用浙江文化熏陶浙江人民,用浙江经验鼓舞浙江人民,用浙江精神激励浙江人民。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人富而仁义附焉”。16年来,我省不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浙江人的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升、道德新风尚不断涌现。“最美人物”“最美现象”从盆景到风景成风尚,各行各业“最美浙江人”层出不穷,“最美现象”汇聚成“最美群像”遍地绽放,社会正气和正能量得到大力弘扬。
文化阵地成风化人
“‘我们的村晚’,一起来!”春节前夕,大红春联贴起来,大红灯笼亮起来,浓浓的中国红将夜幕下的浙江村庄包裹成幸福的家园。
在嘉兴南湖,20多万网友与村民一起享受“村晚”盛宴;在绍兴嵊州,百年越剧让“村晚”散发越韵古调;在丽水龙泉,“我们的村晚”如窑火一般火热……春节期间,浙江各地的农村文化礼堂,用5000多场“村晚”迎来了红红火火的新年。
从过去的政府“送文化”,到现在农民自主“秀文化”,文化礼堂功不可没。2013年,我省启动建设以“农村文化礼堂”命名的乡村文化服务综合体。经过6年多建设,如今全省农村文化礼堂的数量超过1.1万家。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如今在浙江,文化礼堂是村民最愿意去的地方,也是乡村笑声最多的地方。从2018年开始,浙江每年新增3000个农村文化礼堂,预计到2022年,全省500人以上的村庄将实现文化礼堂全覆盖。
在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村里最具特色的精神地标;在城市,一个个社区文化家园正拔地而起,承载着人们的文化新梦想。
看电影、练书法、学排舞……每天傍晚时分,杭州市上城区馒头山社区文化家园里总是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邻里礼堂、邻里书吧、邻里学院等十二大功能区域,为满足辖区上万名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活动场所。
身有所栖,心有所寄,乐在其中。2015年,嘉兴南湖区建设城市社区文化家园,此后,全省各地陆续开建。依托不断建起的农村文化礼堂和社区文化家园,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初步建成。
文化惠民,德润人心。16年来,浙江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力度,为广大群众提供一流的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环境。
浙江是全国最早尝试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省份。2004年元旦,浙江省两家博物馆对社会公众实行永久性免费开放。浙博就是其中一家,现在浙博年观众人次也从2003年的不足15万人增加到去年的逾300万人。
目前,浙江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01家、文化馆101家、乡镇综合文化站1371家,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由省至村的五级全覆盖。
率先改革产业兴起
920亿元授信!1月24日,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与工行浙江分行、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杭州银行三大战略合作银行正式签约。这是自2018年底省文投集团成立后迈出的重要一步。今后,双方将在产业基金组建、资本市场投资并购以及打造文化金融生态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和深层次合作。
浙江是全国两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之一。敢为人先的浙江人,从文化体制改革破冰之旅到乘风破浪,已经走过了16个春秋。
不久前,历时3年建设的象山艺术公社亮相。作为《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发布后首个建成运营的文化产业平台,象山艺术公社的揭幕,也按下了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的“加速键”。到2022年,之江文化产业带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800亿元左右。
风生水起,新意盎然。作为“十三五”时期浙江重点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之一,影视产业等浙江文化产业,一路高歌猛进,与文化事业联动发展,“金杯”和“口碑”两不误。
文化领域的“中国第一股”纷纷花落浙江:宋城集团,中国演艺第一股;华谊兄弟,中国电影第一股;华策影视,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已然成为文化产业的领军者。全省星罗棋布的文化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园区等也纷纷蓄积出强大的动能。
文化体制改革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产业主体也在市场运作中做大做强。2003年,全省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增加值为312亿元,占GDP比重达3.3%;2017年,这一增加值已经超过3744亿元,占GDP比重达7.23%。到202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总产出力争达到1.6万亿元,增加值近5000亿元,占GDP比重将达8%以上。
新时代,新荣光。怀着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我省文化发展必将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文化浙江,这是对“八八战略”16载春秋最好的诠释,也是对新中国成立70年光辉岁月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