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让话剧艺术滋养美好生活

    2019年08月26日 10:59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唐慧晔 通讯员周含)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你会在闲暇时间选择什么样的精神食粮?是约上三五好友看一场热门电影,还是躲进书屋“啃”上一本好书,又或是去“天一荟”听听老宁波人最爱的甬剧?在海曙,越来越多的市民有了新的选择——去剧场看一场话剧演出。

  曾几何时,话剧艺术还未如此寻常地走进海曙百姓家。略高的票价和固定的演出场地,让普通人觉得话剧是一门“不太平民”的艺术,难以接近。“其实不然,话剧离咱们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很近的。”近日,宁波市话剧团(海曙区话剧中心)刚刚结束话剧乡镇公益巡演,关于话剧艺术是否“平民”的话题,他们用剧团近年来的探索实践,给出了自己的想法与理解。

  方寸舞台

  反映社会变迁

  2016年,经行政区划调整,海曙区地域面积扩大近20倍,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急剧上升。次年,由宁波市演艺集团和海曙区联手组建的宁波市话剧团(海曙区话剧中心)应运而生,中国文化名家、青年导演李伯男受聘为剧团艺术总监,为这支年轻队伍掌舵起航。至此,海曙也告别了无专业剧团的历史。

  剧团成立了,可未来的路又该怎么走呢?“既然我们是一个地方性剧团,就应该牢牢扎根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作为宁波市话剧团(海曙区话剧中心)常务副团长,林勇对剧团的发展就有着清晰的规划,“剧目质量是首当其冲的,要扎根在宁波本土的人文土壤中,吸收养分,开展创作演出,实现舞台艺术与本土文化的完美融合。”

  宁波本土共产党员张人亚的故事也因此映入了宁波市话剧团(海曙区话剧中心)的眼帘,以张人亚事迹改编创作的大型话剧《守护》成为剧团成立后创排的首部话剧。《守护》讲述了“党章第一守护人”张人亚及其父亲张爵谦等普通群众为共产党守护珍贵文物的真实故事。全剧分为“序幕:静泉四罪”“码头送别”“忠孝两难”“党章托付”“衣冠入葬”“静候佳音”“苦盼儿归”“尾声:守者无悔”等八个部分。

  “为了演好这部剧,我们吃了不少苦,研读剧本、揣摩细节不下数百次。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很‘燃’的红色题材话剧。”在剧中饰演张人亚的弟弟、宁波市话剧团(海曙区话剧中心)95后演员周雪芹来自杭州,来到宁波才2年多的时间,回忆起首演时的画面,他仍旧有些激动,“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张人亚的精神,他们全家人用生命来守护党章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也是因为这部戏,我感觉自己和这个城市世代坚持的‘宁波帮精神’离得更近了。”

  《守护》的成功让宁波市话剧团(海曙区话剧中心)更加笃定地坚持探索质量高且创新性强的剧目创作,剧团的每一位演员都能参与话剧的创排过程,谁的点子好就有机会成为话剧编导,而这一切,只为了让广大市民在观剧时,能够全方位领略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燃”出浙江省的大型话剧《守护》、宁波帮题材话剧《甬商,1938》、融合四大名著精髓的儿童剧《遇见名著》、构思于短视频的暖心儿童剧《小刺猬的礼物》……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宁波市话剧团(海曙区话剧中心)已独立创排2部话剧和2部儿童剧,演出场次近200场,覆盖人群10万余人次,深受观众好评。

  “最终能让人心底留下印记的,一定是对时代、对老百姓怀有深切关怀的作品和表演。我们原创作品多是现实主义的戏剧作品,紧随时代节拍,紧扣群众需求,这是剧团的艺术风格,也是我们让话剧艺术走进百姓的第一步。”在宁波市话剧团(海曙区话剧中心)所有演职人员看来,方寸舞台上,自有一番天地。一出出悲喜大戏里沉淀着岁月,上演着老百姓的喜怒哀愁、社会变迁。

  城乡居民共享经典艺术

  酒香也怕巷子深。

  “受到城市人口体量等因素影响,相较于北京、上海等地,本地市民愿意掏钱走进剧场看话剧的人还不是特别多。”林勇说,虽然现在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了,但要让广大市民主动走进剧场,除了坚持剧目质量外,还需要费点功夫,“如何提升话剧艺术的普及度,增强老百姓对话剧艺术的了解等等,都是我们作为一个年轻剧团应该要努力的方向。”

  2018年,在海曙区相关单位的帮助下,宁波市话剧团(海曙区话剧中心)开启了“两条腿”走路的探索,在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原创话剧团队之余,承接海曙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艺术经典美享”惠民项目,将优秀剧目以公益巡演的方式送进学校、村(社区),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话剧、喜欢话剧,并借此提高海曙各年龄层次老百姓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据统计,宁波市话剧团(海曙区话剧中心)已开展各类展演活动50余场。

  “戏中戏的安排,让整部话剧很有意思。”在话剧公益巡演走进集士港镇的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了生动的一幕:台上,《甬商,1938》的演员正卖力演出,用心演绎每个情节;台下,观众将剧场挤得满满当当,中青年和老年人都有,看得兴起时,他们不时低声交头接耳,讨论剧情发展。村民吴秀花甚至在演出结束后还有些恋恋不舍,“以前只知道甬剧、越剧,这回看了话剧表演,我又深深地喜欢上了,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举办些,让咱们这些村民多饱饱眼福。”

  类似的场景在去年也曾出现。2018年10月,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启动“书香校园行”活动,将宁波市话剧团(海曙区话剧中心)的原创话剧《遇见名著》陆续送进海曙辖区的10余所小学。作为该次活动的首站,南苑小学的800余位师生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学生们搬着小椅子有序地来到体育馆里,完全投入在剧目演出过程中,面对演员的互动,他们也都无一例外地给予积极呼应。

  “儿童剧有别于纸质图书,它将童话故事里所蕴含的真善美生动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更能被孩子所接受。”专注于特殊儿童康复的宁波朵朵云儿童发展中心负责人刘京霞告诉记者,她曾多次带领特殊儿童家庭参加宁波市话剧团(海曙区话剧中心)的公益演出,几次观剧下来,她惊喜地发现,平时情绪感染力不强的孩子在现场气氛的烘托下,竟也开始与演员互动,这让家长和她都颇感欣慰。

  “好的话剧作品可以用来涤荡心灵,我们希望观众走出剧场后能有所收获、深思。”林勇说,“两条腿”的探索之路虽有些吃力,但随着话剧观众群体的不断拓展,剧团的演职人员们也越来越有干劲,“今年下半年,我们还要继续创排优秀剧目,计划不仅要赶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演出,也要进一步创新公益巡演活动,让更多人走近话剧艺术。”

  让更多市民爱上话剧

  文艺工作者的初心,就是用艺术手段鼓舞人、激励人、温暖人、引人深思,让观众走进剧场看到好作品。这些年,宁波市话剧团(海曙区话剧中心)的剧场、舞美、灯光有了一定发展,舞台呈现的效果更好了,但最让人欣喜的还是观众的变化。

  谈到这,林勇又笑呵呵地打开了话匣子:起初,很多观众看完剧拎上包就走了,不怎么和演职人员交流。但近来,有越来越多的观众突破了与演职人员间“你演我看”的关系,在演出结束后,他们常常会主动与演员、导演互动、拍照、探讨,很热闹。更为深入剧情一些的观众,甚至还会提出自己的思考、见解,“你这个剧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提高”等等。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儿童剧公益演出后,一位王姓家长与我的交流。”林勇回忆,这位家长曾经在国外留学,她认为儿童剧对儿童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鼓励剧团继续创作优质的儿童剧目,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交流结束后,她甚至还购买了儿童戏剧教育方面的书籍赠送给我们。”

  话剧观众的互动参与,也让海曙更加有力地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落实落地。近年来,海曙秉承“敞开门”办文化理念,致力于繁荣文化事业,推动文艺精品创作,通过“送文化”“建文化”“种文化”“育文化”四驱联动,打造各类艺术平台,有力推进了以话剧为代表的高雅艺术的惠民、普及程度,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区内原创文艺作品连续四年获得全国群星奖,形成了独具海曙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专业剧团的扶持力度。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有一天话剧能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变成稀松平常的事,就像闲暇时在书店翻翻书,约朋友喝杯茶一样。”对于话剧的明天,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有着美好憧憬,“话剧其实就跟读书、听音乐、看电影一样,是一种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充实的方式,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种艺术形式。”

本文来源: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唐慧晔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