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李叶馨 孟令震 记者陈朝霞)昨天中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随着针头缓缓从宋明权的身体里拔出,14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完成。这是海曙区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也是宁波市第90例。
从上午9点18分开始,这次采集持续了2小时20分,但准备这次捐献,宋明权用了近5个月。今年7月,造血干细胞登记志愿者宋明权接到海曙区红十字会的初筛电话,告知他血型出(初)配成功,需要进行初次筛查。
“一开始有点懵,不相信这种几十万分之一概率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宋明权说,他将这个消息告知家人后,妻子与父母都很赞成,只是父母担心捐献对身体有伤害。为了打消父母的顾虑,宋明权在捐献前特意回了趟余姚老家,向父母解释了现代医疗条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流程。
11月29日,宋明权正式入院。“采集造血干细胞前,捐献者要进行4天静养及造血干细胞动员剂注射。”宁波市第一医院相关医护人员介绍,采集成功后,这14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拯救一条生命。
根据造血干细胞捐献原则,捐献者与被捐献者互相不知道对方身份。“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我想对他说,人生就像马拉松,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再苦再累,只要坚持跑下去,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宋明权捐献完成后说,“作为捐助(捐献)者,能够帮到他人,挽救他人生命,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宋明权是一名汽车销售从业者,产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念头是因为2012年家里的一场变故。“当时我妻子因病手术后并发颈动脉破裂造成大出血,在手术室门口,我非常无助,但看着医护人员不断往手术室送血液,用了整整4000毫升挽救了妻子的生命。”宋明权说,这次爱心营救深深感染了他。
2013年,宋明权同学的妻子得了血液病,在社会爱心救治后得到康复。然而,另一位朋友却没有那么幸运,在查出白血病后,由于没有匹配的造血干细胞血源而离开了人世,那时这位朋友和女友刚要领结婚证。宋明权说,正是经历了这些爱心奉献、生命延续和生离死别,才让他下决心,要用自己的爱心回馈社会、帮助他人。
同年12月,宋明权采集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登记志愿者,此后每年他还参加无偿献血和血小板捐献。为了增强体质,他开始接触马拉松运动,每年会参加一两场马拉松比赛,通过运动增强体质。
2017年、2018年,宋明权分别接到自己的血型初配成功的消息,但最后都与正式捐献失之交臂。这次终于成功捐献,他说:“虽然自己身材瘦小,但希望用行动感染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行列,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来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