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裘保莉 通讯员应航琪 夏晶 张琦)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培养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加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12月8日,海曙区镇乡(街道)社会工作站推进会暨经验交流会召开,我区6个试点镇(街道)社工站依托各自属地优势,错位发展特色品牌,共同为基层治理赋能的经验、做法备受关注。
自今年5月市局对镇乡(街道)社工站建设部署以来,我区迅速行动,在白云街道等6个镇(街道)试点建设社工站。在建设过程中,我区按照“一镇街一特色、一镇街一品牌”的发展思路,摸索出一条具有海曙特色的镇乡(街道)社工站发展道路。“开展镇乡(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目的是搭建开展社会工作的基层综合型服务平台。各镇乡(街道)发展水平及区域特点各有不同,因此社工站的建设,不适合统一模式、千篇一律,而是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葛巧英表示。
创意点亮小区,老旧焕发新生。万安社区“僵尸自行车”变身“旋转单车”、郎官社区废旧轮胎化身绿化带“挡车栏”、朝阳社区脏乱差的垃圾堆放点变成可遮风挡雨的“居民议事厅”……在南门街道11个社区的老旧小区,这样的微景观改造让人惊艳不已。南门街道社工站负责人章屹克介绍,为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南门街道社工站将“创意点亮”老旧小区微治理项目作为自身的特色项目,以社区“微景观”的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聚力村居融合,共建和美社区。石碶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村改社区,随之而来的“融合”与“转变”问题凸显。石碶街道社工站站长徐婉莹告诉记者,石碶街道社工站自今年8月挂牌成立后,根据各社区特点,“对症下药”满足居民需求。“针对拆迁安置小区居民融合性差问题,通过党建引领,组建各类志愿者队伍参与共建共治,目前已成立十色志愿者队伍、同心合唱队等20余支志愿者队伍。”徐婉莹说。
小手牵着大手,融入本土社会。“新型宜居乡镇”集士港成为越来越多外来务工人员的首选地,与此同时,随着父母前来的“漂二代”也占到相当大的比例。集士港镇社工站站长沈红娟介绍,集士港镇社工站因地制宜推出了“漂二代”的美好时光项目,对接“集慧智心工作室”“希望之声弟子规”等社会组织开展教育活动,从而通过“漂二代”的学习成长带动家庭,助力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本土社会。
“海曙社会工作具有相当深厚的底蕴,起步早、基础扎实。此次镇乡(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海曙也是在全市率先启动,立足实际,发挥自身特色,整体站位非常高。”宁波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处处长郑颖虹点赞我区的镇乡(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