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 崔宁 通讯员 何海丰)开局之年定方向。全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定下“三个新”逻辑主线: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海曙区“十四五”规划明确“三区一地”建设目标,创新成为了今年科技工作的重头戏。区科技局局长王萍锋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为主题主线,积极融入甬江科创大走廊、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聚焦工业互联网、新材料、时尚服装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开启国内一流创新型城区建设新征程,重点实施七大计划,为我区“三区一地”建设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全领域布局重大创新平台。立足打造环月湖科创核心区,实施科创沿江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翠柏里创新街区,深化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建设新型研发载体,深化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强化“硬科技”创新带动,推动“一中心四平台”形成新型研发载体运营模式。
全流程提升创新主体地位。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全面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环境,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200家以上。
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施企业研发机构提升工程、研发投入攻坚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
全链条部署自主创新攻关。加强基础研究策源,强化原始创新,推动重点领域推出原始创新成果,SCI论文数再创新高。加强应用研究攻坚,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国家项目研发进度,构筑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研究新优势。
全周期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引进顶尖人才,强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招引,探索院士专家联络站等高层次人才服务载体建设,顶尖人才引进有新突破。培育青年人才,探索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壮大创新型企业家、企业研发人员队伍等。引进海外专家,依托中芬等特色引才引智平台,完善“揭榜挂帅”制度,加快形成引才网络体系,推动“海智回归”。
全领域强化科技创新赋能。赋能乡村振兴,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山海协作及对口帮扶,加强农业重点企业研究院、星创天地等建设,支撑农业农村发展。赋能医疗健康,争取重大专项支持,支撑医疗健康、绿色低碳发展,培育新业态,提升社会发展服务水平。
全要素推进科技开放协同。强化成果转化,加快科技大市场建设,深化“智汇海曙”活动载体,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强化合作交流,积极融入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力承接长三角科技创新成果外溢。强化产学研融合,积极参与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组织承担各类产学研活动。
全方位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优化政策资金管理,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深化数字化改革,强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管理“整体智治”。加强创新文化氛围,协同推进“科创中国”建设,办好2021年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
“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创新核心地位、战略支撑及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定位,深入开展“硬科技”创新行动,全面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人才引领优势,增强产业竞争优势,优化创新供给水平。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新材料、时尚服装三大科创高地初步形成,科技创新指标快速增长,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