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是我们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
“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力量,要使这个世界成为比他们来时更美好的地方,而特殊教育正具有这种力量!”刘佳芬坚持恒爱的理念,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为孩子们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有一次,一名重度智障学生沈某向学校提出中午要回家吃饭,因为家里交不起伙食费了。刘佳芬了解到这个孩子家里很困难,从小由吃低保的奶奶养大。刘佳芬想,她中午回家吃饭一是不安全,二又增加了家庭负担。“以后她每月的伙食费就从我的工资里扣。”刘佳芬毫不犹豫地为她垫付了饭钱,就这样,刘佳芬的工资一扣就被扣了3年。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很多老师说刘校长还经常为贫困学生垫学费,本来想问问具体情况,而刘佳芬一听此事就摆手说,这方面比我做得好的人多着呢,还是别提了。
为了帮助更多的智障儿童,刘佳芬还提倡“送教上门”。2002年12月,刘佳芬偶然听到海曙区还有最后一个适龄入学的智障儿童没有来读书,她委派了4个年轻的党团员教师前去西郊的华家道地村里寻找,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9岁智障女孩小君。小君1周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不能站立和走路,生活不能自理,说话口齿不清、词汇量很少。此后,刘佳芬亲自上门,并根据她家的实际情况,作出“将小君名册挂到学校,将知识送到她家里”的决定。刘佳芬说,每个智障儿童都应享受公平的义务教育待遇。就这样,4位党团员教师每周一次,每次两个小时,送教到小君家里。小君慢慢认识了身边的餐具,学会拼读自己身体部位的名称,能数读扑克牌上的数字……沉闷的家里开始有了笑声。“送教上门”也作为特殊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被写进了宁波特教的历史。
章晓晓(化名)是智力三级残疾,家长一度对孩子放弃了希望。来到学校几年后,让晓晓家长惊喜的是,孩子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回家后会自己整理房间,帮大人做家务,跟大人一起看报纸、讲故事,还时不时会用成语表达感想:“我会尽力而为”,“我要助人为乐”。“刘校长,是你们让我的孩子活出了人的尊严,是你们让我们家再一次充满了希望。”家长几乎是哭着向刘佳芬道谢。
在达敏学校就读的学生,智力方面都存在缺陷。平时,只要刘佳芬有空,她就会在学校里转悠,看看哪个学生有什么异常,什么地方有安全隐患。学校的保安说,刘校长是全校到校最早的一个人,每天早上6点半不到就到学校了,她每天都会在学校里来来回回走好几次,每个角落都检查得很仔细。
达敏学校的教室设计也跟普通学校不一样,老师是和学生一起围坐在一个圆桌上课的。刘佳芬说,学校的设计一切都是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的,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上课,这有几个好处,一是老师和学生没有了距离感,二是学生身体稍有什么不舒服老师可以及时服务。刘佳芬补充说,学校的老师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办公室就设在教室里面,这样孩子在校时有什么需求都可以及时找到老师,能得到更周全的照顾。学校重度班的班主任韩老师说,学校的老师在校时是时时刻刻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没有上下课和午休之分,虽然会比较辛苦,但是刘校长常常跟大家说:“我们多一份关心、细心,家长就会多一份放心。”
“学会穿衣吃饭,比学会1+1=2更重要”
提到教学改革,刘佳芬说,有一件事至今让她记忆犹新。“那是达敏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到了吃中饭的时候,我看见学生吃饭乱哄哄的,桌面上和地上都是饭粒,还有一些学生一边吃饭一边说话,把嘴里的米饭喷到了我的脸上,我吃不下去了,扭头回到了办公室。到了第二天吃中饭的时候,我还是不肯下去吃饭。到了第三天,我一早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今天一定要和学生一起吃饭,并且一定要坐到那个最喜欢说话最会把米饭喷到别人脸上的学生身边。就这样,第三天吃中饭的时候,我安然地坐在那里吃完了在达敏和学生一起吃的第一顿中饭。这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思考,学生吃饭需要改变,首先应该培养训练他们吃饭的技能,养成用餐的卫生习惯。”
上任3个月后,刘佳芬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分层教学改革方案:重度学生要学会生活自理,中度学生要适应社会,轻度学生要自食其力。
改革方案一提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一些重度、中度学生的家长担心孩子学不到知识,纷纷表示反对,有些家长甚至来学校吵闹。刘佳芬面对家长很有耐心,一一向他们作解释,力求使家长明白:让学生学会穿衣、吃饭、上厕所,比费力地让他们去读去记“1+1=2”更重要。她对家长说:“给我时间,我一定让你的孩子有变化!”
刘佳芬和老师们一次次商讨教学方法和策略,启动个别化教学方案,亲自对教学进行测试和评估。分层教学后,由于当时只有轻度学生有教材,而中度学生只有大纲没有教材,重度学生既没有教学大纲也没有教材,刘佳芬感觉到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她决定组织老师自己编写教材。
可是,编教材谈何容易,老师们唯一可参考的就是1994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印发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刘佳芬和老师们决定以大纲为指导,编写一套生活核心教学教材。几经商定,决定将这套教材的内容确定为生活、语文、算术,其他不足部分由社会实践课、少先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课程来补充。就这样,一边教学实践一边编写教材,边写边改边实践,直到1999年第一学期,老师们自己动手印刷的6本校本教材终于面世了。刘佳芬坚持不懈,带领老师们将编教材工作一直延续下来。如今,达敏学校编印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24本教材已经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成为浙江省地方特殊教育教材,全国许多兄弟学校也以此为范本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家长张枫英说,在一路走来的几年里,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看到了孩子的快乐,孩子喜欢去学校,想去学校,学校成了孩子另一个幸福的家。“在这期间我们也更多地了解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当我们的孩子在享受这美好的教育时,我们可以想象学校为此做了多少努力。”张枫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