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他们成为残而不废、自食其力的有用之才”
从事特殊教育这么多年来,刘佳芬一直坚持着这样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她要通过教学改革,尽快地、尽可能多地让残疾学生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为此,刘佳芬提出开展“生涯教育”,努力搭建让学生学习一技之长的平台,让学生毕业后能走向社会,在社会上有一席立足之地。
面对智障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许多学生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呆在家里,增添家庭负担的现状,刘佳芬辗转奔波,争取到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使这所特殊学校的教育从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到了职高教育,在职高阶段让学生掌握到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成为残而不废、自食其力的有用之才。
根据宁波小区的特点,学校开设了家政、园林专业,去年开始又增加了洗车专业。面对一无师资二无实习基地等诸多困难,她紧紧依靠全体教师,将首届职高班办得有声有色。这些孩子不仅能烤出香喷喷的面包,做出美味的四菜一汤,还能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看到孩子的变化后,一位学生的奶奶拉着刘佳芬的手不肯放,流着眼泪不断地说着谢谢。连当初对刘佳芬教改有怀疑、来吵闹的一些家长,也不得不佩服学校的付出与取得的成果。职高班学生王灵说:“我喜欢刘老师,她很关心我们职高班,她给我们安排的社会实践课我都很喜欢:酒店摆台、宾馆房间整理、洗车……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技能。”
如今,达敏学校的学生不仅会插花、做佳肴,还能向前来观摩的特教专家、老师介绍宁波特产。学生的工艺作品多次获得国家最高奖。文艺节目《飞翔的梦》获得浙江省一等奖,并在社区中频频演出。胡燕同学在2008年东亚地区桌球锦标赛中荣获女子单打第一名,2010年在全国特奥运动会中获得女子单打、双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社会,刘佳芬千方百计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6年来,刘佳芬“厚着脸皮”带学生上各企事业单位实践、实习,第一次被拒绝了,第二次再去,第二次还是被拒绝了,第三次再去,直到说服对方为止。从“这些傻子来干吗”,到“他们又来了”,再到“你们来啦”,渐渐地,人们对达敏学校学生的态度有了变化。每年6月份,学校还会组织毕业班的学生参加宁波市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参加应聘。同时,学校还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经常性联系,关注单位的用人需求,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的毕业生。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学校学习,达敏学校的学生实现了基本的生活自理,其中残疾程度较轻的学生,经过职业班的培训实现了100%就业。在社会的关爱下,有的还进入中国500强金田铜业、五星级酒店香格里拉等大企业工作。
“必须把他们带出去,让孩子们尽快融入社会”
谈到提出课堂教学社区化的初衷,刘佳芬说,学校课堂与社区课堂相结合是建立在对个体需求的尊重基础上的,一方面,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社区中,把原来的小课堂拓展成社会大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另一方面,把课堂的内涵予以丰富,充分体验正常人现代生活内容和方式,使特殊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尊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新的发展。
走出校门,开放办学,学校启动了“学校课堂与社区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所在社区和学校周边的超市、菜市场、宾馆、休闲区、银行、医院、餐馆等资源都变成了教学课堂,每门课程都根据学生的社区生活需要来设置。每周二上午,全校所有的学生都会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社区进行校外现场教学活动。但是,年轻的老师们很快哭着回来了,因为带到超市的学生看到这么多好吃的,拿在手里就吃;去游乐场所的学生一边玩滑梯,一边就在滑梯上大小便;去小吃城的学生遭到了谩骂、驱赶……“教学社区化,我看这路行不通!”“不,学生们的这些表现,恰恰说明他们平时离实际生活太远了,为了他们今后能在社会上生存,我们必须将他们带出去!”
在刘佳芬的坚持下,学校决定将社区化教学进行到底。在刘佳芬的电脑里,有一张学校精心制作的“社区资源图”。点开这张图,海曙区各个街道社区智障孩子的情况和他们所处的周边环境一目了然。如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到,达敏学校一位家住江厦街道天封社区的徐同学,步行8分钟可到城隍庙,步行10分钟可到天一乐购或月湖公园。这3个地方是这个孩子最喜欢去的地方。刘佳芬说:“这是根据对孩子的调查作出的标注。既然孩子最喜欢到这些地方去,老师们就先要去熟悉这些地方,然后教会他们怎么去,去了怎么购物,怎么玩。”刘佳芬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有这样一张图,不但要放在自己的电脑里,更要存放在自己的心里。
一位家长代表说:“经过几年来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孩子学会了与人正常交往和生活的本领,生活能够自理、做好事、学习文化知识以及参加学校活动,看到自己孩子一天一天的进步,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在采访过程中,社区里的居民一提到达敏学校就止不住地夸奖,达敏学校的学生很懂礼貌,看见老人会让座,毕业的学生有的还在银行、大酒店上班,真的不简单。
如今的刘佳芬,一切已得心应手了。对她来说,特殊教育的过程,已经不再困难,因为“我们学校里不需要建太多的教学设施。社区就是我们的课堂和校园,设施齐备而教育资源丰富的社区就是学生最好的直接学习之地”。
“要为学生赢得长久的尊重,而不是同情”
达敏学校在开展社区化教育的初期遇到了一件事。高段某班级正在教学“小吃”,这是学生今后走向社区、独立生活的一项技能。14个学生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兴趣盎然地来到某一小吃城。当学生到了其中一个摊位时,那位老板看清楚是达敏学校的学生后,就开始口出脏言:“走开,傻瓜,你们来干什么?”学生害怕了,纷纷拥向老师。老师前去解释,但是几位摊主强词夺理,学生不买了,老师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刘佳芬听到这件事心里特别难受,由此想到,摊主对特殊学生学习生活技能的认识不高,全社会尊重残疾人、爱护残疾人、支持残疾人教育的良好氛围还没有形成。社区资源为教学服务,一定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政府的有关规定作为保障。“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再次受到伤害,我要努力为他们赢得社会公平和尊严。”
2005年,刘佳芬找到学校所在地的鼓楼街道孝闻社区党总支书记吕雪芬商量,决定发起成立达敏学校教育协作理事会。刘佳芬邀请了一位自己的朋友——宁波市普通话测试负责人刘群老师,以及宁波高专的志愿者、金帆宾馆的经理、经常为学校做画框的装潢店店主、一位学生家长和社区吕雪芬书记一共6个人成为达敏学校第一届教育协作理事会的成员。6月1日,达敏学校首届教育协作理事会正式成立。
说起理事会现在的运转状况,刘佳芬难掩内心的激动,她兴奋地说,我们理事会现在已有近1000名成员,社区单位、机构、企事业成员单位120家左右,海曙区政府的分管领导、区内8个街道的分管副主任、73个社区的党委书记都是理事会成员。在我们理事会内部,有一个大家熟知的“一句话会议”的办事惯例:只要达敏学校说一句话,向街道提要求,街道就会责成有关社区及其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协助做好工作。
“我们的老师比学生还要多。学校目前有26名教师、96名学生,师生比为1∶3.7,但是社会上的‘兼职教师’人数远远超过了学生数。”刘佳芬自豪地说。
记者在采访达敏学校的时候,还走访了达敏学校周边的一个个社区教学点,记者惊讶了,惊讶的不是达敏学校教学形式的独特,而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学生的热情洋溢、与孩子们的亲密无间。难怪中国特殊教育分会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许家成教授对此评价说:“这个以特殊教育协作理事会为平台的开放式的全社会支持系统,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也是非常领先的,达敏学校的社区化道路,以支持性教育的形态展现了未来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经常挂在刘佳芬嘴边的一句话,她说全社会都来关心达敏,达敏也将竭尽所能回报社会。比如学校场地一直向社区开放,学校还为社区严重脑瘫智障人士送教上门,扶持街道智障人士俱乐部,邀请市区“博爱乐园”、“怡情楼”、“阳光驿站”里的智障人士进校参加活动。
2008年,在刘佳芬的倡导和推动下,海曙区成立了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由达敏学校指导推动区域内各中小学开设“支持性教育资源教室”,达敏的青年教师成立了支持性教育辅导志愿队,为区域内10所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开展诊断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组织普通中小学教师培训等。
2007年,达敏学校开通了一条服务热线,为智障儿童以及学习困难、自闭症、情绪障碍等有特殊需要的人提供咨询。2010年10月,服务热线扩容,加盟了81890求助服务中心,服务不仅面向宁波全市,而且辐射省内外,也是浙江省内唯一一条服务特殊人群的热线。
“月虽残,亮如雪,高挂天空谁笑缺。”达敏学校墙上的这句标语,是刘佳芬最喜欢的句子之一。
对于刘佳芬特殊教育社区化的成功,特殊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汪海萍教授有一段精彩的评价:
在“融合教育”或“全纳教育”世界性的发展潮流中,让智障人士融入社会,实现社区融合,有此理念的地方与人士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去做的并不多,能够做到、做好的更少,像达敏学校实施得这么充分的则确属罕见。海曙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各方面所提供的支持是其他地方很少见的。海曙区和达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受教育者权益的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对丰富世界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非常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