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刘佳芬在校门口,看到一位母亲挽着脑瘫的儿子一步步走向学校,那位母亲脸上没有一丝的表情,那种彻底的绝望与深沉的麻木,沉重地撞击了刘佳芬的心。她走上前去,从母亲手中接过孩子,然后握住了母子俩的手。母亲抬头看着刘佳芬,许久,一滴泪水滑落下来。
“如果说,智障孩子是折翼的天使,那么,此生我愿做他们的翅膀。”刘佳芬说。
她走进孩子们,帮脑瘫的孩子擦去口水、鼻涕;她在厕所里教孩子们怎样使用卫生纸;她手把手扶孩子走楼梯;她冒着被攻击的危险,朝那个患自闭症的孩子张开双臂……
孩子们也渐渐消除了对新校长的陌生感。她出差回来时孩子们会给她一个紧紧的拥抱;餐后有孩子亲她的脸,亲得她满脸都是油;有一天突然会有一个孩子拿着自己做的一朵纸花径直走进她的办公室。
自己编写适合孩子的教材
在达敏学校,很多教材,都是刘佳芬编写的。“过去,培智学校用的教材也和普通学校一样,但这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刘佳芬说。
1997年11月,刘佳芬向全校教师传达了实施“生活核心教育”的教改计划,提出分层教育的目标:重度智障学生学会自理生活、中度智障学生学会适应社会、轻度智障学生学会自食其力。
但一些家长不理解。孩子学不到知识,到学校来干什么?
“给我时间,我一定让您的孩子有变化!”刘佳芬承诺。
老师也犯难:一切都是新的,没教材怎么教学生?
刘佳芬咬咬牙:没教材,我们自己编!
没有参考资料,没有电脑,刘佳芬和老师们自己手写、蜡刻;他们一边进行教学实践一边编写教材,在实践中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再回去改写教材。
1999年第一学期,老师们自己印刷、校对、装订的6本教材终于面世。15年间,达敏学校的老师编写教材44册,三套24本自编教材被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成为全省同类学校的通用教材。
与此同时,以往的教学活动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
为了教会学生吃饭,中午的饭菜搬进了各个教室;为了教会学生过马路,老师自制了红绿灯、斑马线;学校还开设了模拟的超市、邮局、公用电话亭……老师们惊喜地发现,在这个模拟的教学环境中,往常几天都教不会的,现在学生很快就学会了。
几年过去了,刘佳芬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变化。
不仅要照顾好眼前,更要心系孩子的未来
当女儿将一盘番茄炒蛋端到自己面前的时候,杨师傅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他的第一反应,是想和女儿的老师,和所有认识的和不认识的热心人,说一声“谢谢”。
达敏学校过去是九年义务制学校。大部分智障学生毕业时,刚好16岁,离就业的年龄还差两年。这些没有一技之长的孩子,只能呆在家里,成为沉重的包袱。
刘佳芬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办职高班。2003年,她召回了已经毕业在家闲呆的孩子,办起了职高班。她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家政、园林两个专业,依靠自力更生,将首届职高班办得有声有色。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学生毕业后全部被宁波一家企业聘用。
如今,达敏职高班中、轻度智障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最高月收入超过3000元。
更令人高兴的是,达敏职高的实习基地越来越多,从五星级饭店到洗车店、超市,人们伸出了一双双热情的手,愿意接收达敏毕业生的单位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