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 29日 多云转晴 35-27℃;30日 多云 36-27℃;31日 多云转阵雨 34-27℃;8月1日 阵雨 33-27℃;2日 阵雨 31-27℃。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宁波晚报]重走大运河 寻找千年印迹

    2013年06月17日 08:44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昨天,文保志愿者们从三江口出发重走大运河。图为他们在参观其中重要的水利交通遗产点鄞西望春桥。龚国荣摄

  寻找千年印迹

  文保志愿者重走大运河

  文保志愿者昨天参观鄞西高桥。记者龚国荣摄

  □记者梅薇

  

  昨天上午,寂寥的望春桥上一下子涌入了数十人。这些人正是海曙文保志愿者。昨天,40多名文保志愿者从三江口出发,穿过海曙老城横轴线,出西门口,沿着浙东运河走,寻找运河千年印迹。

  望春桥树与桥融为一体

  望春桥是此次“大运河之行”的第二站。

  宋·宝庆《四明志》曾载:“望春桥,县西十里,元符元年建,绍兴中重建。”元符元年即公元1098年,这意味着宋代古桥望春桥已经有九百多高龄了!

  如今,这座古老的单孔石拱桥一端连着正在建设中的地铁一号线,另一端连着拆迁中的民房。未来,古桥将重新融入这座不断变迁中的城市。

  长约28米的望春桥横跨西塘河。在以水运为主的古代,西塘河是宁波连接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航道,也是历代官员学子、行商军旅必经之水路。桥下流经多少岁月沧桑,又曾舟载多少历史人物,都湮灭在了桥下漫漫碧波中。

  望春桥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当属生长在桥侧石缝中的古树,桥与树浑然一体,成为一大景观。一名文保志愿者站在桥上感叹:“30年前,我刚到宁波的时候,桥上的树还小,如今却显得葱郁了。”

  “这桥上原先有三棵桷树,两棵榆树,从清末一直保留了下来。”海曙区文物管理所所长裘燕萍表示,2005年,望春桥大修时,为保护古桥,砍掉了三棵桷树。去年,西塘河整治,“又把两棵榆树重新修剪了一下。”

  “大运河之行”串联起各个代表性的点

  此次大运河之行,从第一站庆安会馆沿着中山西路一路西行,抵达第二站望春桥。这一路上,有不少与大运河有关的遗址:望京门、接官亭、大卿桥。

  望京门见证了大运河的繁华。明代一位名叫崔溥的朝鲜国官员,曾写就《漂海录》,文中就提到了望京门:“城门比较宏伟,西塘河沿岸很是繁华。”

  宋·宝庆《四明志·城廓》载:“回城门凡十,西曰望京门,有水门通漕运”。西塘河完成了浙东运河从西往东到达明州府城的最后一段运河航程,而大运河宁波段其中一处终点就在望京门外。

  车行至文化家园附近。裘燕萍说:“接官亭遗址就在这里,不过现在只剩下牌坊了。”

  接官亭,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迎接来往官员的固定地点。“接官亭建在城外,本地官员迎接上级官员时,就在接官亭礼拜问候。”裘燕萍表示。

  事实上,从庆安会馆、望春桥、高桥、大西坝,到孔庙、丈亭老街、通济桥、舜江楼、马渚横河,这些散落在大运河上的风景,被这次“大运河之行”串联了起来。

  文保志愿者戴华告诉记者,这些个体的点,很多平日里都是有所了解的。但是,这些点怎么与大运河联系起来,却不是非常明晰,“而这一次‘大运河之行’让我对此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重走大运河为申遗摇旗呐喊

  大运河申遗,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离结果仅有一步之遥。

  明年夏天,大运河就将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角逐“世界文化遗产”。而今年七八月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将派专家对中国大运河的遗产段(点)进行现场评估考察,这也算是此次申遗的预备考试。

  此次大运河之行的文保志愿者中,两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汪大用已经80高龄,而余存煌也已76岁,两位老人对运河集邮文化深有研究,“浙东大运河宁波段,从头至尾,我们走了不下五趟。”

  余存煌告诉记者,他们还将拍的一些运河遗存的照片制作成明信片,参加了这个月在杭州举行的大运河集邮展览,“这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大运河宁波段。”

  “古代交通主要依赖水路,也因此水路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裘燕萍表示,很多宁波人都听说过大运河,但浙东大运河宁波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恐怕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一次是让大家系统地触摸大运河,对大运河有个直观的感受。”

  记者了解到,这次重走大运河选择的点,都是宁波列入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文本的“二段一点”中较具代表性的,“这也算是为运河申遗摇旗呐喊。”

本文来源: 宁波晚报 责任编辑: 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