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章载道《之姚江西津夜泊》诗:
“夕阳辞古渡,
潮落且停艭。
雨气红奔电,
风威怒卷幢。
一苇航越水,
百里辨姚江。
不寐看残月,
清光逗短窗。”
喜欢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旅途中,夕阳西下,泊舟西渡,无法安睡,长夜漫漫,只好静静地看着月亮。
明代余寅《自西渡至姚江作》诗
“夕发西关津,
薄烟羃洄渚,
安漫延其波,
无冒刚涛怒。
遥光忽暝灭,
归翮亚相旅,
轻帆信雨飞,
坐久失烦暑。
山椒杂野磷,
夜深照石虎。
历历贵者封,
名卿入荒土。
去者集灌木,
来者艺丛楚。
龌龊自有徒,
幽忧不如鼠。”
这是一首夜航船的诗,在夜航的时候,看到两岸的荒草丛中,有着可怕的鬼火,还有许多石翁仲(石虎),油然生空虚之念,多少达官显贵,终须一个土馒头。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着功名利禄,在奔波劳碌。
在西渡,一定要说张苍水的故事,在全祖望的张公神道碑铭里有这样的记载:“数日,送公于杭。出宁
城门,再拜叹曰:‘某不肖,有孤故乡父老二十年来之望’”宁城门,自然是望京门,全翁的神来之笔,总是用最少的笔墨勾勒出英雄末的悲凉,“再拜叹”,告别生养他的故乡,在西塘河上,船上有一个叫史丙的防守卒夜唱《苏武牧羊曲》。张苍水知道是这个小兵是有心人,让他可以放心,他决定以死报国。最后托以诗稿。在西渡,将渡江时,又发生了一个故事。“舟次西渡,有和尚突掷一瓦于舟,疾行而去。
其外有纸裹之,纸上有诗。今仅传其二句云:‘此行莫作黄冠想,静听先生正气歌。’冰槎笑曰:‘此王炎午之后身也’。然此和尚究莫知为何所人,吾乡遗民争物色之,不可得,亦异人也。”(《续耆旧传》)。
很值得歌咏的故事。
在大西坝,杨古城先生和大家讲起了许多故事,说旧时的两岸先是交往所需设立渡口,初称“蓝公渡”,曾经还看到过一块刻着“蓝公渡”的碑,渡口带动南来北往的客,贸易日益俱增,为方便客往歇脚,至今村庄上还遗留着三个凉亭中的上凉亭和中凉亭,其中还可体味“暂寄足乎欲行且止,请息肩矣少住为佳。雨夕风晨也堪托足,南来北往到此问津”的字句。村落河岸砌石中的首多船孔等,都见证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是浙东运河宁波段重要的水利交通遗产节点。
杨古城先生说:历史上对浙东运河(宁波段)航运情况的记载,比较详细的要数朝鲜人崔溥所写的《漂海录》。明弘治元年(1488年),朝鲜官员崔溥和同船42人在海上遇险后漂泊至浙东台州沿海,上岸后由官府接待,沿运河北上抵达北京,北返归国。他在后来写的《漂海录》中记载了一路的见闻。书中记载了他乘船沿南塘河到宁波城南的长春门入城,出西门到西塘河,由西塘河到大西坝,由大西坝至小西坝,进入慈溪县(现江北)境内。经过车厩驿、姚江驿、江桥,至余姚县,到下新坝,过通明坝,挽舟逆上至上虞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