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民来说,这是看得见的“风景”
老宁波觉得,海曙能走能看的多了
2008年,郁家巷历史街区率先启动保护和更新,两年后“月湖盛园”全新亮相,成为国内首个以江南院落为蓝本打造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
作为宁波市商业特色街区的南塘老街,结合南塘河江南水乡特色和袁牧之故居人文历史,打造成以甬城“老字号”为主体的休闲产业一条街;
“鼓楼沿”这个古老的名字正逐渐向世人展示她独有的“非遗”魅力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格调。
……
近几年来,海曙的历史街区改造,对老百姓来说,是一道道实实在在看得到的“风景”。
吴健立是个老宁波,住在海曙有50多年了。“年轻人都陆陆续续搬到江东、鄞州去住了,我们老人家还是喜欢住在海曙,有宁波味道,这里有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
他说,这两年来,海曙能走能看的地方多了,年轻人也愿意来凑热闹。现在一到节假日,他都会带着孩子去南塘老街尝一尝地道的“宁波味”或者去鼓楼看一看民俗活动。“时不时回味一下老底子的生活,感觉生活热闹了很多。”
类似的体会,可能很多宁波人都能感同身受。
就拿南塘老街来说,去年1月,占地约5万平方米的南塘河历史街区一期盛大开幕,成为甬城“老字号”为主体的餐饮和文化产业一条街。
悠悠的石板路,全新改造的商业街沿河而设,旧式宅院被竹林掩映,传统的老字号商铺,恍然间似乎回到了过去的那些时光。
南塘油簪子、慈城四季香年糕、南塘汤团、余姚黄鱼面,这些“宁波味道”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开业期间宾客盈门,很多传统特色餐饮店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通过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我们希望能给城市的‘历史’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让历史文化资源从历史中走来,又回归到市民生活中去。”陈建东说,历史街区的改造是否成功,不光是看改造过程中有多少文化遗迹被保护,更应该看改造以后带动了多少人气和商气。“我们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和有效地利用。”
怎样算合理有效利用呢?看一看南塘老街的数据,可见一斑。
现在南塘老街日均人流量1万左右,周末超过1.5万,元宵节人流量高达3万;车流量日均900辆,周末1300,元宵节不含路面停车达到2700多辆;每逢周末天晴,商家的接待都达到饱和,经营收入周末一般增长50%左右,元宵节达到200%的增长。
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旅游产业
给历史街区插上时尚翅膀
宁波鼓楼始建于唐朝,是这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因为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以前的鼓楼步行街业态有些不伦不类,不文不商,缺乏应有的味道。
去年开始,海曙区政府对鼓楼步行街进行文化环境和产业业态初步调整,今年2月2日全新亮相,更名为鼓楼沿历史文化街区。
开街仪式上,顾阿姨特意带着6岁的孙子去凑热闹,当时的场景她还历历在目。“有牌坊、有古戏台、两边的商铺没有以前乱了,都是古建筑风格,大红灯笼挂得到处都是,很是喜庆。现场还有民间艺术家捏泥人、画素描,小孙子看得津津有味。”
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海曙运用现代化的创意手段彰显文化的张力。比如,鼓楼沿历史街区3D灯光秀,很多市民都津津乐道。
所谓3D灯光秀,就是以鼓楼北城墙为幕布,用多台投影机向上投射反应宁波历史、文化变迁的画面,使观者裸眼就能看到3D的立体灯光效果。
在流光溢彩的灯光投影下,鼓楼时而幻化为立体的河姆渡、天一阁,梁祝蝴蝶,时而幻化为跨海大桥、北仑港等,画面立体感很强烈。现场体验过的厉小姐,直呼“震撼”。
鼓楼沿综管办的相关负责人透露说,现在基本上在节假日或者周末,鼓楼沿就会举办3D灯光秀。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3D灯光秀连着播放了三天,基本上每天能吸引上万市民观看。
在鼓楼沿历史街区的改造过程中,海曙尝试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形成“一轴、五区、多点”的业态布局。“一轴”即民俗市集体验轴,以民俗特色产品及购物店铺为主,中间串以非物质文化商业点;“五区”即时尚休闲美食区、古玩市集示范区、异地风情体验区、街市小吃娱乐区、二楼的文化创意产业积聚区,“多点”即散落在鼓楼步行街的众多民俗风情博物馆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