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 29日 多云转晴 35-27℃;30日 多云 36-27℃;31日 多云转阵雨 34-27℃;8月1日 阵雨 33-27℃;2日 阵雨 31-27℃。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东南商报]南塘河畔,一眼看千年

    2014年01月05日 08:48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老字号同茂记

  修复中的民居

  当年南塘河上的航船川流不息

  甬水桥

  两年前陈凯歌在宁波拍电影《搜索》,整个剧组在鄞州住了三个月,片场却多在海曙。有一次去探班,高圆圆说起前一天的晚饭印象深刻,“在一个老街巷里面吃的,一下车就是石板路,再往前走有小桥流水。我们坐在餐厅的二楼,靠窗看到楼下有好多人排队买吃的,好多宁波小吃”。北京姑娘对与水相依的城市产生了美好的想象,“一个城市如果有水,就会显得格外有灵气”。她口中的这条老街,便是海曙区的南塘老街。

  临河而筑、枕水而居的水乡生活已然是过去的宁波。改建后的南塘老街商业街区,进驻了30多家传统美食和地方特色小吃:甜丝丝的豆酥糖、软香糯的年糕团、喷喷酥的油赞子……这些老宁波熟悉的名点、名小吃,如今齐聚在修旧如旧的南塘老街,演绎出属于宁波人记忆中的那一丝熟稔味道。而曾经,以南郊路为中心的南门三市,是一千多年前宁波古城里最繁荣的贸易中心。

  三桥、一殿、一河、一塘、一街、一大家族,这就是存在了千年之久的南塘河历史街区,这个由古至今,商贩和人群一直川流不息的地方。

   甬水桥下驾桥还是夏家桥?

  离农历新年尚早,南塘老街门口的大红灯笼已经挂起来。从正门口进去,一眼就看到了甬水桥,一座在南塘河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九百多年的单孔石板桥。

  关于这座桥的来历有很多说法,连叫法都各不相同。宝庆《四明志》说这座桥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可能当时有姓夏的人家在河岸边居住,所以干脆就叫“夏家桥”。也有人叫它“下驾桥”,与宁波话“夏家桥”谐音,听上去贵气,好像是有皇帝曾经来过,在这里下轿登阶,但无史料记载。唯一靠谱的说法来自明代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编的《宁波府》,把这座桥叫作“甬水桥”。

  南塘河上自然不止一座桥。甬水桥是整个南郊路关于街水历史的地理中央坐标,向阳桥位于南塘河北端,另外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启文桥在河的南端,与甬水桥一样高龄。如今被一片小区包围,但保存得很好。

  关圣殿重情重义代代传承

  在甬水桥边,有一座已经破败的关圣殿,清晚期建筑。大门临街而设,有着100多年的历史。清末、民国时期香火旺盛,这儿交通便利,民居很多,曾经是南郊路一带民间集会、议事的场所,若逢庙会,那更是热闹非凡,院内搭戏台,好戏连日。后因历史原因,日渐衰落,现在只剩下一座大殿孤零零地留在那里。

  整条老街的古建筑被纷纷拆除,为何留下这座关圣殿?

  该殿系为供奉汉末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而兴建的。民间有一种说法,宁波人信奉关公,和重商有关。生意之人,财神自然是第一位。关公和陶朱公、比干一样都是财神,只是关公更重视兄弟情义,大概这就是宁波商人最看重的义气。所以在旧时的宁波城里,最多的就是关圣殿。

   南塘河繁华静谧两相宜

  说南塘河是宁波的母亲河,大概不会有人提出异议。

  时光倒回至唐开元26年(738年),那一年,设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四县,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当时被城墙围绕的明州城有六个出入口,东南门(灵桥门)、东门(东渡门)、东北门(和义门)、北门(永丰门)、西门(望京门)和南门(长春门)。南塘河被引流到了明州城的南门外,在城墙边接上护城河,于是冲着南塘河开了一道水门,叫做南水关,也叫甬水门。

  到了唐太和七年(833年),鄞江桥的鄮县县令接到了一桩苦差事:为了解决明州城里的淡水供水问题,要在樟溪上筑坝引水。这条坝就是著名的它山堰。把一部分流入鄞江的山水引到了沙港干渠,那条干渠以后就叫做南塘河。南塘河河水经“甬水门”入城,由古至今,都是船行进入宁波城内的水路要道。古时,南塘河上的航船十分热闹,民国时期有一个统计,说南塘河上每天上、下午各有22班航船从甬水桥下经过,每次经过都各有乘客上上下下。这是宁波最原始的公共交通。

  沿着南塘河的房子盖得鳞次栉比,整整一排数里长。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埠头,连接着一道后门。一到饭点,女人们都在那里洗洗涮涮。还时不时跟隔壁邻居拉扯几句。

  交通单一的年代,信息相对闭塞,航船老大反而会被大家高看一眼。因为往往他们知道的消息最快最多,有时也乐于充当一把快递,有城里的亲人托老大带信物、带钱、带小孩,付点小费,有时甚至带口信,船老大都会一一带到。

    现在常有在南塘河边长大的老人,坐在夏家桥边的石凳上晒太阳。过去他们站在桥上看风景,现在如织的游人大概是老街最繁华的景致。

 [1] [2] [3] 下一页
本文来源: 东南商报 责任编辑: 李成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