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群众工作的基本要领
当前,群众看党员干部,正从当初不怎么介意身份,能够亲如一家,到注意身份的区别,把领导干部放在执政者、服务者的位置上看待,期望值更高,要求也更严。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把握四个要领。
一是把清廉作为基础。清廉,古往今来都是群众对执政者的期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群众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随着对国外政府清廉状况的了解,在这方面群众对执政者的要求已不同于以往,对各级官员的要求更严格了。据《人民论坛》的调查,党的十八大之后,公众在这方面的期盼更明显。问卷显示,公众对地方大员的最大期待中,清廉(占80.3%)、为民(67.1%)、务实(58.9%)位居前三,超过了奉献、带头、有德、有为等。说明当今群众对官员的清廉,比能不能干成事看得要重,其要求也是从官德的底线着眼。大量的实践也告诉我们,自身清正廉洁,才能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对这样的干部的认可度才会高些。由于没有私利,在做群众的工作,特别是让群众放弃某些暂时利益时,群众的提防心理就不那么强,话也比较容易听得进去。
二要切实转变作风。作风体现立场和情感。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领导干部不同的做派,在社会上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只有领导干部作风正,才能拉近同群众的距离。不可否认,长期执政和法定的执政地位,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一种麻木感,原来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的紧迫感不明显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管理”群众的思维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强化,自身的利益意识也在不断滋生。从工作客体看,当年群众对党的干部的情感也正因此而悄悄发生变化,由此导致党群关系隔膜,一些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度下降,群众工作主客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也受到干扰。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重点放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正是对这种变化的准确把握,是对化解之道的正确选择。
三是以真情换信任。一些群众对政府缺乏信任,遇到问题信小道不信正道,动不动就采取“对抗”方式,是很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按照我国的社会政治架构,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目前群众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利益矛盾,基本都不是对抗性矛盾,处理这些矛盾也主要应该通过沟通、协调的手段来化解。但实践中,不少地方,因某种因素诱发,这些原本非对抗性的矛盾却以“对抗”的形式出现,成为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的群体性事件,这使群众工作变得复杂,工作的难度陡然加大。要解决这个问题,真情是一个重要法宝。这真情在目前尤其需要耐心来支撑。这是因为,信息化导致生活节奏加快,对人们的生活态度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无论是群众工作的主体还是客体,往往都缺乏沟通的耐性。
四是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共产党人做群众工作,是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才是最基本的出发点。在长期执政环境下,群众对领导干部,对党组织和政府组织,主要不是看你说了怎么,作了那些承诺,而是看你干了些什么,看做这些工作的实际成效究竟如何。任何人都不要试图糊弄群众。因为,近年来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问题上,群众比有些党员干部知道得更详细、思考得更全面。不要有做做样子就想了事的念头。群众的很多意见和不满,并不是成心给组织和领导找麻烦,而是起于一些生活、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得不到切实解决。其实,多数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只要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些实际困难,没有理由不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