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 29日 多云转晴 35-27℃;30日 多云 36-27℃;31日 多云转阵雨 34-27℃;8月1日 阵雨 33-27℃;2日 阵雨 31-27℃。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发挥党的政治优势

    2014年04月01日 10:48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完善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组织的倡导、主体的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更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老生常谈的窘境。针对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新特点和我市在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需在总结我市群众工作的经验,借鉴其他城市探索的基础上,完善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

  完善社情民意调处机制。一是建立基层社情民意接待站。乡镇(街道)、村(社区)层面,推广海曙区白云街道经验和江东划船社区俞复玲工作室等做法,把“两代表一委员”在基层设工作室,上升为一项制度。以驻点机关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为骨干,建立社情民意接待站(室)。同时组织开展“进门入户访民情”活动,面对面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二是完善群众意见处理机制。整合全市窗口服务、热线服务、网络服务、站点服务等长效服务平台,借鉴象山县“民情会办中心”模式、镇海区“网络问政”模式、宁海县“群众事马上办”模式,建立全面整合、相互配套、切实可行的群众意见解决平台。三是发挥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的作用。为迅速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及时了解事关民生的政策措施出台前群众的反映,了解重大事件发生时群众的思想动态,建议借鉴广州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经验,培育和发挥好第三方社会调查组织在了解社情民意方面的作用。

  完善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优化服务团队。在现有的基层服务团队基础上,上推到市、县两级层面,健全完善专业团队。由相关职能部门和技术部门下派的法律顾问、农村工作指导员、法治促进员等,以及社会组织、志愿者协会中的专业人士参加,发挥“81890”民生服务、110社会联动等平台作用。二是健全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发挥党建优势、政法综治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网格化的工作格局,网格员和服务团队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网格内群众上门走访、沟通交流,广泛收集民情并即时处理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对服务对象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和多元化、人性化服务。三是维护好重点人群的利益诉求。当前要围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妥善处理好征地拆迁、环境污染、股份制改造、“非转农”户籍等群众关注问题,重点办好就业、社保、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实事,真正使群众尽享改革发展成果。

  完善群众工作能力提升机制。一是加强对党政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进行专题培训。除了进行宗旨、群众观念和群众路线等内容的教育外,要着重进行政策法规教育,防止在群众工作的具体过程中出现“雷语”;同时进行群众工作的技能培训,集中研究新时期宁波群众工作的特点和所需要的新方法,定期交流群众工作的新经验;对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的培训,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展开,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群众满意的服务队伍。二是提高教育引导群众的能力。把服务群众和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对群众中的不良思想倾向,要积极引导,使其融入改革发展大局;根据党委政府工作的部署,预判社会可能出现的反应,提前介入;改进教育引导的方法,减少党组织直接教育引导的分量,除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上级决定精神、本地区工作思路和决策等内容外,其它引导应交给社会和群众自己,把功夫花在如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引导上。三是提高群众工作实践能力。提高机关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落实新进公务员队伍基层挂职制度,参照机关干部每五年轮训规定,建立处级以下机关干部每五年一次基层挂职制度,提高中下层干部的基层工作历练。

  完善群众工作检查考核机制。一是领导带头开展群众工作制度。建立“逐级联系、全面覆盖”的上级部门直接联系基层工作的体系,确保各级领导都有直接联系的部门、乡镇、企业村(社区)和网格,每个部门有直接联系的乡镇、企业、村(社区)和网格,明确任务、厘清责任,并将联系基层的时间细化,确定每年、每季、每月的最低联系次数,进行常态化督查检查,实现群众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群众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科学建立群众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把党的群众工作的最终评判权交给群众。党的群众工作评估内容的设置,要尽量全面,评估不仅要看群众工作的客观条件,也要看群众工作主体的主观努力程度;不仅要看群众工作的具体过程,也要看群众工作的最终结果;不仅要看群众工作的数量,也要看群众工作的质量等等,防止以偏概全。三是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把干部在基层的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公示,自觉置于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之下,才能使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具有全社会参与、全社会监督的外在压力,用压力激发转变作风的动力。

  (作者为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主任、教授)

本文来源: 宁波日报 责任编辑: 李成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