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 29日 多云转晴 35-27℃;30日 多云 36-27℃;31日 多云转阵雨 34-27℃;8月1日 阵雨 33-27℃;2日 阵雨 31-27℃。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郡县治,天下安”的高端思考

——七常委参加县级民主生活会5点启示

    2014年06月26日 10:29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

  启示3:治理现代化需制度执行力

  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核心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保持的优良传统,是保证党组织肌体健康的重要武器。在当前提出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改革总目标之一的背景下,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义更加凸显,它有利于解决地方部分存在的制度执行力差的现象。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几代领导人的积极推动下,无论是党内还是政府的制度化程度,均有巨大提高。治理国家,制度很重要,然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即制度执行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客观地讲,目前中国部分地方政府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中国的现代化目标和民族复兴梦,将很难实现。

  对于这一执政命题,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有着自己的清晰认知和研判。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地方主政时,就曾敏锐地指出:“现在执行制度难,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当‘老好人’,不愿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讲原则讲人情,不讲党性讲关系,甚至批评也变成了变相的表扬。”在他看来,当“老好人”和批评不得,是个人私心杂念在作祟,制度的执行力、政府的效能就会堪忧。如果现行制度都没执行好,再制定新的制度,也只能是形同虚设,牛栏关猫。换言之,制定制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执行制度。

  分析认为,如果这种动真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对解决当前中国存在的制度执行难的顽疾,将是一剂良方。

  正视脱离群众风险

  启示4:反“四风”是历史担当

  七常委在参加并指导7个县(旗)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无不聚焦于“四风”问题的表现、成因和危害性,并且都强调专题民主生活会不能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引起群众反感。这背后掩藏着高层的一份忧患意识和历史担当。

  七常委都深谙历史,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当前,中国共产党虽然面临国内外各种挑战,但最根本的挑战还是来自执政党自身。这正是党的十八大为什么突出强调“四个考验”、“四个危险”的原因所在。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作风问题的背后关联的是人心向背。中国革命赢在哪里?就赢在人心向背。有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已是在和平时期执政65年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却比10年前、20年前、30年前更加突出了。问题出在哪儿?就是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变化了,作风出问题了。在战争年代,没有老百姓的保护,很可能会没命的。在当代,有些干部脱离了群众,虽然没有丧命之说,但这种漠视群众、麻木不仁的行为,迟早会让党吃大亏。七常委中的多数都有下乡插队的经历,这份经历让他们对底层群众多了一分天然的感情和为民情怀。

  无疑,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层希望借教育实践活动改变基层政治生态。概言之,七常委的讲话蕴含着执政党强烈的忧患意识、政治责任感和历史担当。

  从作风切入,拿作风开刀

  启示5:作风建设为全面深改立信

  十八大后,中国社会的最大背景是深化改革,而作风问题与全面深化改革息息相关。

  历史上,中国执政党开展了多次整风运动,但始终难以走出“一抓就好、一放就松”的怪圈。因此,解决作风问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冲破体制机制羁绊。

  一方面,改革必然触及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担当。讲认真、动真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打破“怕得罪人、当老好人”的大气候是一次突破,有利于推动改革,落实举措。

  另一方面,对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下狠手,有利于形成共识,突破既得利益,为全面深化改革赢得群众支持,树立改革的权威。有分析认为,这也是十八大后,中央为什么从作风切入,拿作风开刀的重要原因;古代“商鞅变法”徙木立信,教育实践活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同样是为改革立信。

  有分析认为,用解决作风问题倒逼全面深化改革,用全面深化改革为彻底解决作风建设怪圈创造机遇,彰显出新一届领导层的高超领导艺术和政治智慧。

本文来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 李成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