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宁波闲话咋讲讲
翟理斯
翟理斯在宁波
□记者梅薇
100多年前,一个叫翟理斯的英国人,在宁波完成了一部著作———《华英字典》。其本人因这部字典而获得国际汉学最高荣誉“儒莲奖”。更重要的是,这部字典影响了几代外国学生,而在《华英字典》得到完善和确立的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方案更是风行80余年而不衰。
近日,来自镇海的我市地方志学会会员、宁波方言爱好者徐春伟从孔夫子旧书网意外淘得此书。他欣喜地表示,通过这部字典,可以知道当时宁波方言的语音系统,从而厘清宁波方言100多年来语音的历史演变。
来宁波做领事就是为了编撰《华英字典》
《华英字典》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汉英字典,也被认为是翟理斯一生的最大成就。而徐春伟购得此书,也是代价不菲,“花了1万多元。”但在徐春伟的心里这钱花得值。
徐春伟购得的这部《华英字典》是1892年发行的第一版(1912年还有本修正过的第二版)。昨日,记者看到,因为年代久远,这部字典的黑色封面略显斑驳,但依然能清晰地看出上面金色的书名《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华英字典》)。而书名下方则注有作者的姓名翟理斯,以及其身份“大英帝国驻宁波领事”。
徐春伟告诉记者:“其实早在1874年,翟理斯就已经萌发了编撰一本汉英字典的念头。”到了1888年,翟理斯索性向英国外交部提出了申请,说如果可能的话,请派驻他到宁波或镇江,当然,选择这两个地方的领事馆,翟理斯心里可是有“小算盘”的,那就是“工作十分清闲,有利于他编撰《华英字典》”。
事实上,这一点,翟理斯在其日记中也有提及:“宁波是一个寂静的港口。”于是,在这一有利条件下,这名英国领事在宁波操起了“副业”,而这“副业”甚至大大赶超了“主业”。用徐春伟的话说:“翟理斯在宁波四年时间几乎都在编撰《华英字典》和准备相关的出版事宜,对领事馆的工作很少过问。”
徐春伟表示,有关文献表明,《华英字典》的出版风险完全是由翟理斯个人承担的,他为此“花了2300英镑”,而英国外交部只出了300英镑。幸运的是《华英字典》问世后,很受欢迎,并很快成为“外国学生人手必备的日常工具书”。
元宵晚会看些啥?
- ·数读奥斯卡前的颁奖季02月02日 16:27
- ·演灾难片,绝对是个体力活01月28日 15:49
- ·原唱?翻唱?《我是歌手3》第四期声音解谜01月23日 11:02
- ·小罗伯特·唐尼的文艺回马枪01月14日 14:18
- ·第十届中国摄影艺术节颁奖仪式 29座金像花落各家01月09日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