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宁寺塔的年代特征
天宁寺塔,具有明显的唐代建筑特色。从结构上和外观上可以看出,天宁寺塔建于晚唐时期,具有唐代砖塔的特征:
(1)天宁寺塔具有唐密檐式双塔[11]的基本特征:同时在一处建两座佛塔或在大殿前端左右平列,或在中轴线上前后并列,即称双塔,盛行于唐代,为尊仰释迦牟尼和多宝如来而建。平面呈正方形,五层密檐塔,塔身以上是层层密叠的叠涩檐,相对地面的出檐比较缓和。几道出挑线脚中间夹几层菱角牙子砖,整座塔的卷杀在中段比较凸出,而顶部收杀较缓和,这就使塔外形更加挺拔,此为唐密檐式塔的基本特征。
(2)天宁寺塔基座:从结构上看塔基处理较简单。基础为黄泥夯实层和砖基础层,其上基座为素面砖砌须弥座,基座较低,约为40厘米。据分析:早期的塔基都较低,只有几十厘米的高度,西安玄藏塔,根本看不出基座,以致被误认为塔从地出。唐代晚期,基座发展成一些简单的须弥座[12],对建筑主体既有观览上衬托作用,又有安全保证作用。
(3)塔的门洞:塔底层四面均开尖券形壸门,初期塔多方形门洞,到了晚唐,受墓葬中的券洞影响,有的做成尖券状壸门[13],这种门洞在唐塔中十分盛行。
(4)天宁寺塔收分与递减手法:凡是唐建造的塔,各层塔身都有收分与递减手法[14]。收分做法又有大小收分与上下收分。从塔下到塔顶逐步施用,由一层开始,逐层做收分,越往上,尺度越少,构成一个尖锥状,这叫大小收分;另一种由塔下端开始,尺度小,逐步放大尺度,塔的中部达到最大,上下部分尺度小,形成优美的轮廓线,这叫上下收分。递减手法是指各层塔身高度,由一、二层开始,越往上逐层减低,面宽也随之减少,构成一种规律。我国古塔从来对各层塔身高度处理,都是递减的。这是视觉的一种观念,以外观之要达到美感。收分与递减是我国古塔上的一种特有的构图方法,是为达到造型优美而产生的,唐天宁寺塔运用了收分与递减手法,与唐代砖塔手法是一致的。
(5)塔的升起与弧身式样:在唐代的砖塔上,常用升起与弧身两种式样[15]。升起是我国早期木构建筑角柱升起,使阑额与普柏枋两端上升,使平直呆板的线条成为曲线,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在砖石上,极力模仿木构建筑,塔檐部虽用砖做成,仍然采用升起式样。从北魏嵩山嵩岳寺塔开始,一直到唐代一些砖塔,都做出弧身式样。天宁寺塔塔身、腰檐和塔顶呈中间凹两头翘,是因为在各层塔檐处都运用升起式样,各层塔身又运用弧身式样,由此观之,唐天宁寺塔与唐塔式样有共同之处。
(6)塔砖砌法与用浆:天宁寺塔砖尺寸有多种,其中主要为长28~32厘米,宽11~15厘米,高3~3.5厘米,类同于同时期唐代塔砖。唐代砖塔壁体砌砖均以长身平行砌筑,表现不露丁砖,壁体内外表面十分整齐,但壁体内夹心砖,比较凌乱,无规律。砌砖全部用黄泥浆,黄泥浆具有可塑性,粘结力大。宋代砖塔用浆,黄土中白灰,成为混合灰浆,这是唐宋砖塔用浆的一个根本区别[16]。天宁寺塔,塔身表面砌砖即采用长身平行砌筑,并列三皮砖。砌砖用浆采用纯粹的黄泥浆,其中无一点白灰。这一点与唐代砖塔的砌法用法亦相同。
(7)塔的装饰:天宁寺塔壁面基本上平素无花,其塔基弥须座制作也十分简洁朴素。塔身每层每面砌出小型佛龛,腰檐采用砖叠涩出檐,无常见的仿照木结构塔的形状和莲柱、雀替、斗拱、花板等装饰手法,须弥座亦用叠砖砌出,上下枭也用砖打制而成。
(8)实物证实塔的确切年代:考古发掘东塔基的西面壁上发现了六块反阳文的“咸通三年记砖”,进一步确证了双塔的初建年代,同时双塔之间发现了唐代斜砖平砌道路遗迹,向北延至寺院山门,搞清了寺与塔位置关系和塔基形式及唐代路面[17]等。
十月中旬对西塔进行残损情况勘察时,文物工作者在西塔第三层南面,也发现了“咸通二年”、“咸通三年”及“钱”纹、“米”字纹等铭文砖,补充了古籍文献记载之不足,进一步确定了西塔年代为唐咸通年间。
注:
[1]、浙江省文物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塔及遗址推荐材料》.第35页,2004年10月20日
[2]、许孟光编《宁波揽胜》.第54页.宁波出版社,1996年
[3]、宁波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关于要求推荐省级文保单位的报告》,1986年12月14日
[4]、[5]、[7]周庆南《宁波天宁寺东塔塔基发掘简报》.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第1-5页,1995年4月11日
[6]、李永东《宁波天宁寺塔土试试验报告》.宁波市建筑设计院.第2页,1995年11月15日
[8]、民国张传保、陈训正、马瀛等修纂《鄞县通志》,民国二十二年修,二十六年完成
[9]、王明亮《宁波天宁寺塔土体深层位移监测报告》.宁波市建筑设计院.第1页,1995年5月30日
[10]、王怀凤《宁波天宁寺塔近景摄影测绘协议书》.浙江省测绘局测绘大队,1995年6月20日
[11]、[12]、[13]、[14]、[15]、[16]张驭寰《古建筑勘查与探究》.第203-205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6月
[17]、周庆南《宁波天宁寺东塔塔基发掘简报》.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第1-5页,1995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