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棚违规出租,是困扰不少老小区的“顽疾”,不过在海曙郡庙社区,却保持了10年车棚零出租的纪录。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昨天,记者来到郡庙社区,一探究竟。
车棚出租曾经非常“火热”
郡庙社区位于海曙江厦街道,内有企事业单位800多家,个体经营户2000多家,1405户居民,是一个典型的商住混合社区。
“社区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租住,房屋出租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2008年之前,大量外来人员租用车棚居住,车棚出租率达到了居住户的五分之一以上,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出租的车棚除了住人,还开各种便利店、水果店、小吃店等,形势非常严峻。”昨天,江厦派出所的孙警官向记者介绍,由于车棚变更使用用途,没有完善的卫生设施,违章搭建严重,私接电线、随意使用明火也产生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几乎每天都有居民因为车棚问题过来投诉,邻里之间为此争吵不断。
2007年,根据《宁波市车棚使用管理暂行规定》,江厦派出所和社区开始了车棚整治行动。“一间车棚一般是6平方米左右,按照当时的行情租出去,一个月差不多是两三百元。”孙警官说,房东们都不愿意损失这笔收入,整改通知发出后,多数房东都在观望。
不过,整治车棚的行动得到了大多数居民的支持,居民们自发成立了志愿者小队,配合民警一起劝说。民警也尽力做房东的工作,给予租客一定的搬迁过渡期,如再不搬离,就进行清退。孙警官说,在清退期间,每晚从9点开始到次日凌晨2点,公安、街道等多个部门90名工作人员走访清查车棚出租情况,发现一户清退一户。这样大力整治过后,车棚违规出租现象销声匿迹。
警民配合形成长效机制
集中整治行动过后,如何防止“返潮”?江厦派出所和社区居民开始了协同作战。
派出所民警先在租房信息源方面加强管理,因为车棚出租信息多数是由房产中介发布的。“辖区内有中介22家,我们多次找中介开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再给他们算笔账,出租一间车棚,每月顶多三四百元,一旦被查到,出租赚到的钱还没有要交的罚款多。涉及到利益,他们肯定会慎重考虑。”孙警官说,派出所也加强治安管理,在社区通道安装铁门,要求物业保安人员在晚上10点以后关闭铁门,并通过监控、巡查等方式了解小区车棚夜间的使用情况。
社区居民在遏制“返潮”问题上扮演了“侦查员”的角色。在整治期间组成的志愿者小队,在整治过后并没有解散,反而变成了一支长期存在的队伍,取名为“邻里守望者”。63名居民志愿者组成巡逻队,一天两次在小区里巡逻,查看是否有违规出租、乱搭乱建的现象。一旦发现情况,立即报给社区,让社区进行监督,碰到软硬不吃的“钉子户”,社区再联合民警进行劝改。
居民们的热心也是关键因素
孙美珍是“邻里守望者”队伍中的骨干,这10年来,除了日常巡逻外,平日散步时留意车棚情况也成了她的习惯。
“这些年,不断有个别不守规矩的房东和租户冒出来,不过经过民警和社区做工作,都能劝退。”孙大姐说,去年一天夜里,队员们巡逻时发现,有间车棚的灯一直亮着,觉得不对劲,就向社区进行反映。第二天一早,社工和民警就找上门去,敲开车棚门一看,里面竟变成了一个小吃摊的加工点。于是,社区立马贴告知书,要求对方整改,派出所民警也找到房东谈话,房东说,自己刚买进房子,不知道社区有车棚不能出租的“规矩”。几天后,在房东的配合下,租户就搬走了。
“除了志愿者队员外,其他居民都很热心,也很警惕,一发现车棚门口有被子、席子等生活用品,或是中介的布告板上出现车棚出租的信息,就跑来跟我们说。”民警说。
“绝大多数的居民都是配合我们工作的,即便是一些违规出租车棚的居民,你多跟他说几次,他最终都能想通。”郡庙社区书记沈顺吉说,这10年来,是居民们的热心,志愿者们的坚持,民警的“护航”让社区车棚零出租的纪录保持了下来。
记者王思勤通讯员钟陶行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