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清澈的古林镇。 (何人摄)
古林服装企业“麦中林”设计师的办公室。(何峰摄)
海曙区古林镇是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外贸出口生产基地,去年该镇纺织服装业交出靓丽的成绩单,实现产值71亿元,与往年基本持平。居安思危!经历过全球金融危机和外贸低迷的古林人意识到,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受制约风险较大。
打造智尚特色小镇,让科技和文化为服装制造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让产业与金融实现对接,立足现有外贸加工优势,撬开一条通向内贸发展之路,成为古林的新选择。
本报记者何 峰
海曙记者站孙 勇张黎升
打出自主品牌
政府企业不谋而合求转型
纺织服装业是古林的支柱产业,在不到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12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其中年产值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规上企业60多家,占全镇工业企业产值的43.5%。一个千万元级的纺织服装订单,对方只需要说明款式和要求,短短几天时间,古林的服装企业就能完成从织布、染整、印花、服装加工到包装的流程。
企业集聚、设备先进、产业完善,自然成为外商贴牌生产的首选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古林的企业就为国际品牌贴牌加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获得“阿迪达斯”“杰克琼斯”“优衣库”“背靠背”等近百个国际知名品牌的授权加工。
不求近功,不安小就。古林的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意识到,虽然在贴牌加工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但终究是为他人作嫁衣,自己永远只是配角。
风物长宜放眼量。打出自己的品牌,完善自己的产业链,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当地政府和企业不谋而合。
古林的服装企业开始行动起来。“嘉乐”瞄准户外运动服装内销市场,创立“22ND”品牌,目前在全国开设100余家自营门店,和“北面”“哥伦比亚”“狼爪”等行业老牌巨头展开面对面竞争。
“龙升制衣”从国外引进实验设备,自主研发颜色配方、染色、水洗、织造等技术,使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高。“客户只要带着一个想法来,我们按要求完成设计、定样,一周之后,产品就能直接出现在客商的海外渠道商的库房。”“龙升制衣”副董事长何黎明自信地说。目前,“龙升制衣”已经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实现私人订制的高端泳衣设计制造企业,他们的产品为国际一线影星出镜时增色不少。
殊途同归。和“嘉乐”企业与“龙升制衣”一样,古林的很多服装企业“苦练内功”,锻造核心竞争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
目前,古林已经拥有lovetheme、克鲁斯、巴比乐乐等10多个自主品牌,产品覆盖轻奢、休闲等不同档次,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
关键时刻出手
为服装企业转型升级“搭台”
同样落户于古林的“麦中林”,则专注于经营“社群经济”和“粉丝经济”,通过模式创新来提升市场影响力。“我们卖的不光是服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用兔子作为品牌形象,取名‘麦儿兔’,倡导健康、自然、舒适的生活理念。”第21届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品牌创始人、创意总监胡瑾介绍说。公司接连发起的“麦儿兔微笑中国”“麦儿兔游世界”“麦儿兔的早餐”等活动影响巨大,“麦儿兔”去年一举成为宁波的网红,“麦中林”俨然已经成为一家文化创意企业。通过“自营+加盟”的形式,“麦中林”专卖店在全国各地迅速扩张,短短几年已超过150家。依靠文艺范的精准定位和过硬的品质,越来越强大的粉丝团撑起了该品牌去年7000万元的销售业绩。
“内销必须有自己的品牌,这对大企业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往往会受到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限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的话,戳中了古林镇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痛点。
善弈者谋全局。在制造业向智造升级的关键时刻,古林镇政府着手打造智尚特色小镇,为服装企业转型升级“搭台”。规划中的特色小镇将以嘉乐产业园为核心,设立面辅料开发中心、设计中心、发布中心、仓储配送中心,这些开放的平台以共享经济的模式,帮助中小企业具备柔性化生产能力,通过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引进设计师工作室和集聚行业资源,借助展会、订货会、电子商务等渠道,构建“创意+传播+智造”的产业链,使传统的服装企业蝶变为文创企业。
“建设智尚小镇意在促使企业转型升级,帮助他们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品牌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做到内外并举,打开内销市场。”古林镇党委书记周高说,中小企业必须走平台化销售的道路,实现资本和市场的联合经营,才能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