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四明山上,滴水成冰,还有不少积雪未化。“嘀嘟、嘀嘟……”一阵救护车鸣笛声突然响彻小村,是高山巡回医疗队来了!章水镇梅龙村的许多村民不约而同地带着医保卡走出家门。
每月一次送医上山,章水镇卫生院的高山巡回医疗队已经坚持了7年多。大雪刚过,山上村民的药还够吗?医疗队员们送医上山的路,还好走吗?昨天,记者跟随高山巡回医疗队队员一起,坐着救护车上山。
晕车是医疗队员首先要过的一关
章水镇梅龙村是距离镇卫生院最近的一个村子,海拔400多米。为了赶上年前最后一趟巡回医疗,记者一大早就赶到章水镇卫生院与医疗队员们碰头。
一辆救护车,几个大药箱,这是医疗队出门的全部家当。此次带队的医生朱银燕是最早的一批队员之一,从7年前一直坚持到现在。
救护车车厢里,空间很有限。山路十八弯,队员们坐在车上一边紧握住扶手,一边还要保护药箱。才开出10分钟,记者就感觉头晕,胃里开始翻滚,只能靠和医生们不断聊天来分散注意力。
“车厢内不通风,加上车太颠簸,人坐着救护车上山很容易晕车。这也是我们医疗队上山首先要克服的难题。”朱银燕说,他们每次上山都要去两三个村子,最远的村子要走1个多小时,一趟下来,队员们常常是头晕脑胀,胃里翻江倒海,像是病了一场。为了保证到村里后还有精力给村民们看病,每次上山,队员们一般都不怎么吃早饭,就怕中途要吐,有时快到中午实在饿得不行,就吃点随身带的小点心。
宁波城里,大雪早已不见踪影,而在四明山上,积雪还有不少,不少道路两边还有结冰。在山路上小心翼翼地开了半个小时,巡回医疗队此行的第一站梅龙村就到了。
高山上网络信号不稳定是一大困扰
昨天的四明山上阳光灿烂,但温度还是很低,村民晒的衣服滴出的水结了冰棱。梅龙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医疗队每次上山的临时服务点,这几天门前的冰也厚,知道医疗队要来,村民们一大早就除好了冰,还铺上了麻袋防滑。
刚跳下救护车,医疗队员们就忙了起来。药箱、笔记本电脑、血压计、打印机、刷卡设备……为了方便村民在山上也能刷医保卡配药,所有的设备都要带齐。
“快点,手机先拿出来找信号!”看病刷医保卡需要网络,高山上网络信号不稳定,是常常困扰医疗队员们的难题。
朱银燕说,记得有一次在上横村巡诊,队员们发现某一处村道信号最强。于是大家先在村里给村民们开好药,然后回到救护车顺着村道边开边找信号,村民们就跟在救护车后面一路走,等车子找到信号强的地方停下后,再统一排队刷医保卡拿药。
昨天上山的医疗队员加司机共有5个人,队长朱银燕负责量血压和登记,医生严丹丹负责看病开药,还有两位队员负责收费、挂号和发药。
电脑等设备还没准备好,赶来看病的村民就把养老服务中心的房间挤满了。“医生,感冒咳嗽药这次带来没?”69岁的村民沈秋英盼医疗队上山盼了好几天,这几天因为下雪后道路结冰,村里的班车不通,她感冒后扛了好几天也没去配药。
“阿姨,早上的降血压药吃过没?血压有点高啊。”每月一次的上山,让朱银燕和不少村民成了老朋友。她一边为村民量血压,一边和他们拉家常。
为20多位村民看好病、配好药,队员们又拿着血压计等设备去村民家上门服务。今年89岁的方爱成老人去年骨盆骨折后做过手术,行动不便,加上患过脑梗,每次医疗队上山都会上门为她服务。
“这几天大雪封山,我儿子都上不来。”方爱成老人满脸笑地拉着医生的手。
量血压、问病情,然后叮嘱一些大冷天需要注意的问题,队员们在村民的热情送别下,又跑向了下一个站点。
-新闻背景
医疗队7年行程超4万公里
章水镇是海曙区位置最西、镇域面积最大的山区半山区乡镇,共有21个行政村(社区)。由于多为山区的特殊地形,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的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为解决高山群众,尤其是老年慢病患者看病配药难的问题,2010年11月,章水镇卫生院组建了“高山巡回医疗队”。
医疗队自组建以来,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每月都坚持送医上山。服务的村子,也从之前的6个自然村发展到10个高山自然村,基本实现了山区全覆盖。
7年来,医疗队的行程已超过4万多公里,共建立完善了3379份健康档案,完成家庭医生签约863人。免费测量血压及血糖累计11000余人次,提供免费医学咨询956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5900份,举行医疗讲座220余次。
记者孙美星 王思勤 通讯员余剑波 史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