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林婷婷 通讯员沈晨舒)“满满正能量!中国好邻居”“为热心的邻居点赞”……5月5日一早,望春街道水岸心境小区的业主微信群内,大家纷纷为一封感谢信点赞。 写这封感谢信的人是退休教师林大爷,他把亲身经历的暖心事记录下来,以信件的形式感谢邻居们的热心帮助。 林大爷今年84岁,曾经做过心脏手术。4月30日下午5点多,林大爷在老伴袁阿姨陪同下去小区门口理发,半途中感觉身体不适,他对老伴说:“我吃不消了,力气没了,很难受。” 服了两粒保心丸后,林大爷伏在老伴背上,慢慢地失去了知觉,袁阿姨吓得大声求救。 居民们闻声围了过来,帮助老人平躺在地上,有人还拨打了120,有邻居告诉袁阿姨说,他是医生,并询问起了林大爷的病史。“当邻居医生听到是心脏衰弱时,他问我,老先生吃药了吗?”袁阿姨回忆道,另有两名邻居跑来帮忙按人中,并给林大爷做心肺复苏。 在大家的齐力救援下,林大爷苏醒过来了。一位邻居怕林大爷躺在地上着冷,便脱下外套盖在老人身上。没过多久,救护车开进小区,邻居们把老人抬上救护担架。 “邻居们的热心帮助,让我们全家深受感动,深深地感到小区住户们的无私和爱,大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林大爷的这封信是由他本人口述,老伴记录完成的。 事实上,邻里守望相助的故事在我区城乡天天都在发生。近日,一场“锋领邻聚公益10年”蒲公英邻里互助社十周年分享会在鼓楼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来自鼓楼街道苍水社区的志愿者、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蒲公英邻里互助社成长的精彩瞬间,并为今后发展共谋良策。
苍水社区是典型的超商贸居住混合型社区,现有常住居民1194户,独居老人200余人,70岁以上独居老人近90人,老年人占实际居住居民比例34%。2009年初,社区建立了蒲公英邻里互助社,从一个支部、14个党员、一个服务项目开始,从老年人最需要的小事做起,用点滴服务汇聚成邻里大爱。
为了掌握小区内70岁以上独居老人每天的平安信息,蒲公英邻里互助社成员与老人结对,每天向老人们进行1次问候,也就是现在的平安“Morning Call”志愿服务项目。“每天3名志愿者为一组,关注老人的生活起居,老人们感到不再孤单。”互助社负责人方惠玲说,志愿者们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帮助老人,不仅仅是在付出,每天也都在收获感动。
在志愿服务项目上,还要因需而设,长期坚持。目前,蒲公英邻里互助社还开设了“爱心洗衣坊”服务、“爱心健康顾问”服务、“爱心修理”服务、“慈航行动”服务等项目,使为老服务中最需要、最普遍的工作实现了项目化运作,长效化坚持。除了开展固定服务项目以外,他们还设立周主题服务活动,如巧手编织、家长里短、美食交流、时事大家读等,吸引不同群体老年人走进志愿服务站,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馨。
梅阿姨今年八十多岁了,几年前老伴去世,她非常不适应,厌世情绪越来越明显。蒲公英邻里互助社及时掌握梅阿姨的情况后,经过商议,志愿者们决定为老人提供结对服务。林阿姨和梅阿姨住在同个小区,多年前还做过同事,志愿者找到林阿姨,向她说明了情况,林阿姨非常支持,表示愿意帮助梅阿姨走出心理阴影。
“结对后,我经常到她家走动,同她聊天,与她做朋友,并邀请她到社区参加活动。”林阿姨说,责任医生也将梅阿姨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每周一次上门为老人量血压,并就老人的健康状况建立跟踪档案,让老人感到温暖。此外,志愿者还及时将老人的情况与其子女交流,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由于对老人建立了多方位的情感支持系统,老人的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互助社负责人方惠玲说。渐渐地,梅阿姨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和居民们话家常,还主动到社区卫生服务室来量血压,彻底走出了失去老伴的心理阴影。
目前,蒲公英邻里互助社已经建立起了“一帮一”结对互助队、爱心医疗队、平安问候团、蓓蓓工作室、爱心蔬菜购买团等10余支为老志愿服务团队。社区老人自身的参与意识也逐渐增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加入到了志愿团队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