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的实质——
调整不够及时
所谓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根本问题是宏观经济政策出了问题。
理查德·赫德(经合组织高级经济学家):并不存在“中等收入陷阱”,只是有的国家未能按照预期实现经济增长。在一段时期,拉美国家借了很多外债,通货膨胀很严重,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为改变这一局面,拉美国家做了很多努力,调整经济政策。现在墨西哥、巴西等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东南亚国家在遭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由于外资比例过高,国内生产总值在一段时间内急剧下降。如今,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速又有所回升。但从中等收入国家过渡到高收入国家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按照5%的增速,这些国家可能仍需至少15年时间才可能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经合组织的一些成员国,特别是东欧国家,在15至20年前也处于中等收入水平,但现在都成为高收入国家。所以“陷阱”是可以避免的,这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政治稳定性以及对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的资金扶持政策等。
欧美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危机、衰退和经济增速放缓。法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实行与英镑的固定汇率,英镑重新估值后,法国的发展也放缓了。但当时人们并没有认为这是一个“陷阱”。英、法、日、韩等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不应中断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要让农村人口自由流动,并在城市获得同样的权利。
徘徊的原因——
宏观政策失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拉美大多数国家经历了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纷纷进入中等或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但在过去的三四十年中,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相继陷入停滞,有的国家这一状况持续了四五十年之久,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莫雷诺—布里德(联合国拉美经委会驻墨西哥首席经济学家):如果将“中等收入陷阱”说成“拉美陷阱”是不公允的,因为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也有很多国家深陷其中。
经济政策失当是墨西哥等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的关键因素,“市场之手”独大而政府不作为的局面依然如故。墨西哥几届政府力图推进的财政税收改革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均遭遇重重阻力。当然,这一时期由于银行业私有化进程造成的信贷紧缩和墨西哥比索实际币值被高估等因素也不能忽视。
墨西哥的人均收入最近几年出现增长,但迄今并未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墨西哥是从1983年开始进入经济增长停滞徘徊期的,主要表现在整个国家的生产性投资大幅萎缩,特别是制造业“发动机”熄火,公共支出和消费萎靡不振、民众储蓄率低下和个人收入增长停止,等等。同拉美其他国家一样,墨西哥的过度城市化进程在这一时期开始显现出负面“滞后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