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墨西哥开始施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进行大规模私有化改革,致使政府的公共投资急剧萎缩,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值得注意的是,墨西哥的社会财富分配模式扭曲,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最突出表现是这一时期的公共支出骤然紧缩,以致最终“作茧自缚”。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墨西哥要改变传统以石油矿产出口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柱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布局,大力优化和扩大生产性投资,果断推进业已展开的财税、劳动力市场和教育改革,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同时全面营造稳健的金融市场环境,为工业经济提速提供保障。如若改革政策实施得当,墨西哥和其他拉美国家还可成为此次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源泉之一。这些拉美国家应抓住新一轮产业革新大潮之机,大幅调整和升级本国工业技术创新体系,以便在参与全球工业产业链上游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豪尔赫·卡斯特罗(阿根廷战略计划研究所所长):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主要在于发展模式的选择和收入分配问题。20世纪上半叶,拉美国家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亚洲。1910年,阿根廷按人均收入水平计算是世界上最富裕的10个国家之一,高于法国和意大利。1950年左右,阿根廷的人均收入水平是日本的3倍。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拉美不少国家试图用限制进口外国产品的方式来保护本国产业。此后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证明,贸易和产业保护主义不能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反而催生了一批低效率、低竞争力的企业。
收入分配问题也是拉美国家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拉美多数国家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自然资源主要被少数精英阶层所垄断。由于资源垄断和竞争缺乏,拉美上层社会缺乏开拓动力。由于长期无法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好处,加上社会流动性不足,庞大的中下阶层难以得到发展机会,拉美国家政治缺乏稳定性,军事政变时有发生,政权更迭频繁。
拉美国家收入起伏不定,其中有经济发展起起落落的原因,也有汇率变化造成的统计原因。阿根廷从上世纪中叶以来,总体经济水平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但反映到美元计算的数据中,有的年份由于汇率大幅波动,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下子缩减很多。
比如2002年,由于发生债务危机,阿根廷比索大幅贬值,阿根廷人均收入按美元计算一下子从1998年的约9000美元,下降到当年的2000多美元。但按反映真实生活水平的购买力平价计算,阿根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是在8000美元以上。
(文字由记者王慧、莽九晨、范剑青、邹志鹏、刘睿、倪涛、李志伟、宋豪新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