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刻漏窗的艺术特色和价值取向。
石窗从“凿窗启牖,以助户为明”的实用价值,渐渐的渗透出“为在石窗下,成仙自不知”的诗情画意。浙东地区的石窗由民间工匠的艺术手法创造了多样的形式,有着独具的地域性和很高的价值取向。所以,高品位的艺术价值取决于艺人精湛的技艺、高超的表现手法。这些石窗构图典雅大方,气势古朴有力,形象生动有趣。采用动静结合、线面对比的构成手法,把画面处理得虚实相间,匀称有序,节奏明快,主次分明,整体效果强烈。石窗在人物和动物的形象上,强调动态美,并突出形态的装饰性,用一种典型的动作表达对象的情感。如现存于宁海长街镇的“戏婴图”石窗,人物主体放在正中,仅占画面的九分之一,四周用精致的静态回纹,衬托反S型的儿童形象。玩童左手夹着一枝下弯的荷叶,右手伸至胸前,抓住背在左肩的莲蓬等物,抬起的左脚加上前倾的重心,动感极强,强烈的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存于三门县的“双狮戏球”石窗,中心的两个狮子一上一下,围球而转,再通过飘逸的带子相互交织联系在一起,画面热闹纷呈。另外用直线的几何形框限制住朝外发散的曲线,体现了直线与曲线较量所产生的对比美。再有石窗的植物纹样可以不受原有的自然形态所限制,任意安排,可以从枝上生出花朵,从花朵里生出叶子,再在叶子上生出枝干等等,体现了民间艺人在石窗装饰设计上所具有的浪漫主义才情。在宁波城内的章耆巷有四窗青石凿成的花蔓形直棂石窗,慈城的官宅大第现存的石窗也都为植物纹样的,表现的枝叶缠蔓,交接穿插为主。画面富丽妖娆,细密严慎,姿态万千。文字类石窗,一般让文字占据较大面积,并处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再辅以各种纹样,突出字义,不仅使石窗达到防卫、通风、采风、采光、美化的功能,而且点划疏密有序,笔划组合各异,炫耀着文人们的学识。几何纹样的制作,简洁粗犷与精致典雅并存。如宁海力洋镇的横日字形石窗,两边的圆口相差几厘米,简单到几乎就是在石板上挖两个洞,表面粗糙,如同刚从山上采挖下来。同样存于力洋镇的直格纹石窗,格档相差在毫米之内,每条2厘米宽的格档打磨的如同复制一般,圆润而有立体感,充分体现了古时工匠的精湛技艺。
民间艺人根据石窗装饰的特点,以象征、寓意、谐音、比拟、表号、文字等各种手法,通过形、光、空间关系组成的视觉形象,遵循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从传统伦理道德的角度做出解释,生动地揭示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热情而又形象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情感,体现了当时当地的审美习惯。吉祥的主题,生生不息的曲线,完整、和谐、圆满的图案,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反映出民俗化、地域化的特色。一个图案就是一声祝福、就是一个心愿。
石窗最多最精彩的莫过于龙与蝙蝠的纹样,它不但包含着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和原始图腾崇拜,也包含着祈求保佑、丰收、吉祥等愿望;龙纹的造型有别于帝王之龙,而是民间的所用的草龙、拐子龙、夔龙。究其原因,当地百姓说,这样既可避免犯上的杀头之罪,又隐含着他们的祝愿。 “蝠”与“福”同音,求福是百姓一生的愿望,各种“福”演变了“蝠”的各种造型,倒挂蝙蝠、侧飞蝙蝠、二、三、四、五组合蝙蝠,重寓意、求祥和、喻吉祥。蝙蝠纹样虽有变化,但基本上是写实性的。如宁海箬岙村的五蝠纹石窗,保留了蝙蝠的小头、小眼、小耳、宽大的翅膀这些原形,只是夸大头部的圆形,夸张身体上的脊骨和翅膀上的骨骼。底部的一只蝙蝠,整体形状是椭圆型的,头部采用较深的浮雕手法以区别于其他四个蝙蝠,正中刻一个1厘米不到的寿字以吸引人们的视线,周围增添云纹既增强了石窗的牢固性又加强了五只蝙蝠翱翔夜空的意境,福到寿至,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和艺术想象力。
人物的审美趣味更是把神仙塑造成人情味很浓的形象。如现存于宁海县黄坛镇的寿星,形象为半侧面,身材不高,弯背弓腰,右手持龙头拐杖,左手捧寿桃,慈眉善目,白须飘逸,宽大的脑门,如同一位慈祥和善的长者,仅以四周祥云缭绕区别于现实生活。
采用含蓄和隐喻的方法是我国传统的欣赏习惯,石窗的很多题材都是借助于“谐音的比拟”来表达两个对象之间的联系,在形音移动之间搭起人们想象的桥梁。例如狮与“事”,猴与“侯”,鹿与“乐”、“禄”等;两只狮子表示“事事如意”,狮子配上长绶带表示“好事不断”,加上蝙蝠则寓意“福事不断”;猴子将官印挂在枫树上,表示“封侯挂印”;盒子与荷花为夫妻家庭和合;莲与鱼为连年有佘;剑或戟为吉;几个钱币纹样组合成的钱眼为钱在眼前,希望拥有财富;石榴为多子多福;灵芝为如意;花瓶里放个“安”字,祝愿一生平平安安。
有些石窗采用民族象征性的传统和民间民俗民风的再现性。将人的主观情感融于其中。如“松鹤”与长寿相连,牡丹与凤凰有“富贵吉祥”之意;“狮子滚绣球”、“喜鹊登梅”等体现了人们期盼国泰民安的心愿。松、梅、桃、莲等花草树木,在装饰美形式中,体现出文人士大夫所提倡和宣扬的道德标准和人格典范。有些表号纹样,如云、水纹作为石窗的图案,是对于火的克制,希望远离火灾;另外,还有文字吉祥语等,这些表现手法都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产物。人们在石窗的图案中寄予了驱邪、保安、招财、权势、长寿、祈福等等愿望,反映着百姓生活的心声。
石窗纹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近在眼前的图画,它是传统生活意识的反映,隐含着深层的社会意义,这些审美心理是与政治、道德、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华民族意识形态的显现和文化灵魂的流露,是当地人们各种情感、愿望、所思、所想的集中体现。作为建筑上的实用和装饰艺术,石窗在自觉和不自觉地注重人与物的感情沟通,把冰冷的石头给人以人情味和亲切感,也体现了中国建筑审美上拥抱自然、亲和自然的艺术法则。
参考文献:
《民间石窗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4符永才著
《宁波石刻漏窗》宁波晚报,2002、2,木杨文
《石窗上的秘码》宁波晚报,2002、8,杨古城文
《浙江省民间文化丛书----前童古村落》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8顾希佳主编
《中国民俗吉祥图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9,李苍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