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江厦

    2014年11月17日 16:50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钱行街上的钱庄为安全计,沿街不设铺面和柜台,多是粉墙壁立,有门无窗,大石条砌成的“大门”又小又窄,进入里面才是店堂账房和客堂,是宁波街市中的独特一景。1929年后,虽将四条小街局部拆直拓宽建成了江厦街,街宽自5米、9米、11米至16米,但街市依旧,市上一直仍以相应的旧街相称。钱行街旧貌未改,名声依然,仍然是江厦最繁华的闹市。钱行街不仅名闻宁波,由于宁波钱庄独特灵活的经营方式,尤其是宁波钱庄独创的“过账制度”,极大提高了钱庄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使宁波钱行街的名声远涉上海与长江沿线各埠,影响遍及国内,为宁波留下了“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的美丽传唱。

  钱行街的兴荣带动了整个江厦的繁荣,自灵桥门至东门口,商店辐辏,百业兴隆。尤其是娱乐业、饮食业更如雨后春笋,“状元楼”“东福园”等著名酒家,为了迎合钱行街上“白领”们的消费需求,纷纷设立装潢讲究,高档雅致的豪华包厢。江厦与东门口一带,灯红酒绿,风飘丝竹,极尽一时之繁华。

  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后,新兴的银行业逐渐繁荣,形成对钱庄业的挤压,又由于经济危机引发的“钱业提存风潮”对钱庄的冲击,使曾经繁华鼎盛的钱行街受到了极大的影响。1941年宁波沦陷,银行内迁,大同行停业,钱庄业由盛至衰,及至1945年抗战胜利,钱行街上的钱庄此开彼关,规模与经营均今非昔比,钱行街当年的兴盛与繁华从此渐成遗梦。但尽管如此,钱行街仍是财富的象征,繁华的标志,江厦的荣耀。

  1949年9月13日,3架国民党飞机突袭灵桥及附近闹市,江厦惨遭重创。至当年12月底,共遭轰炸27次,其中9月20日那次狂轰滥炸,大火延烧10余小时,江厦一片烈焰,739间房屋被毁,天妃宫惨遭灭顶之灾,一座精美绝伦的古建筑顷刻间在火海中湮灭,江厦在隔宿之间变成一片废墟,钱行街从此彻底从江厦消失,繁华梦断,只留下一段辉煌的历史,成为一代宁波人心中永远的骄傲和记忆。

  江厦传奇之一——天妃宫

  天妃宫,江厦的传奇。

  天妃宫又称天妃庙、天后宫,位于江厦的中段,其遗址在今天工业品展销大楼这一块。天妃宫和离它不远的滨江庙曾是江厦二大最著名的古建筑。《四明谈助》:“旧名天妃庙,宋绍煕二年(1191)建。……为城东巨观。”相传天妃宫为福建船主沈法询所建。天妃宫是供奉妈祖的神庙,妈祖又称天妃娘娘,民间传说妈祖能扶危济困、救助海难,是福建商民最崇敬的神祇。天妃宫同时又是福建人在宁波的同乡会,故又俗称福建会馆。自古以来,宁波就是福建商人最主要的贸易口岸,福建人曾是宁波市里势力最强的商帮,主要经营木材、鸦片、南货和食糖等等。食糖多产自闽、广和台湾,其中数台湾糖最为有名,俗称“台青”(红糖)与“台白”(白糖)。据上世纪三十年代资料,宁波年销的红糖白糖合计达700多万公斤,在江厦经营食糖的糖行就多达三四十家,因此,江厦在钱行街之后又形成了一条新的糖行街。

  福建商帮人多势大,财力雄厚,历代天妃宫的重修补建,都刻尽心意,分外讲究。立于同治七年(1868)的《重修福建会馆碑记》(清•郭柏荫)记载:“夫是役咸丰乙卯年(1861)10月,落成于咸丰辛酉年(1868)10月,糜白金二万七千五百九十八元三角四分六厘,市钱十一万八千一百五十万零九百六十二文。”由此可知,光当年这一次的修葺就化费如此巨资,前后历时达七年之久,天妃宫修葺的精美则不难想见。天妃宫规模虽然不大,(据1982年考古发掘,遗址面积为1340平方米)但建筑极其精美。大门内有放生池,中有戏台,天井左右有厢房与看楼,大殿后面有矮墙,有小门与后院相通,后院即为福建会馆的办公与管理用房,小门平时紧闭,不准外人进出。面向大殿的重檐六角攢顶戏台,飞檐翘角,巍峨耸立,极尽华丽与精美,在宁波可谓独一无二、无与伦比。更精美的是供奉妈祖的一殿一卷、重檐歇山的大殿。雕梁画栋,巍峨壮丽,灰塑石刻,木刻砖雕,泥金彩绘,无不美轮美奂,极尽能工巧匠之奇丽。尤其是神殿前的蟠龙石柱,柱高4米,镂空透雕,龙腾云海,神采飞扬,无比华丽与精美。传说石柱从福建运往宁波途中,其中一根曾不慎落水,受过海水浸泡,所以后来每逢天阴欲雨,这根龙柱都会“出汗”(还潮)。而民间传说这是石龙归海,受东海龙王点化,得了生风化雨灵性的缘故。

  民间流传最广的传奇的是天妃宫与王瑞伯的故事。王瑞伯是明末清初宁波的一位历史人物。王瑞伯原名王征南,祖居灵桥门外,少年时曾拜武当派拳师单思南为师,后又投原少林寺方丈碧眼禅师门下学功,中年在江厦设帐授徒,兼治跌打损伤。其人精通武艺,功夫非凡,为人任侠好义,专爱翦恶除兇、抱打不平,是最受宁波百姓尤是青少年崇拜和敬仰的传奇英雄。王瑞伯的故事在民间有很多版本,其中说有一天天妃宫演戏,时有福建武僧橫坐高凳在大门口把守,福建人皆可任意进出,而一见宁波人他就把腿高高架起,要你从他腿下钻过。正遇王瑞伯路过,见此不禁义愤填膺。平日里福建人就常常凭仗财大势强,在江厦飞扬跋扈。王瑞伯早欲借机教训,于是即上前与武僧愤而论理。福建人自恃身怀功夫,出言不逊,双方因此争斗,拳来腿往,从大门口一直打到大殿,福建武僧固然亦非等闲,与王瑞伯相持至午后,两人均觉腹中饥饿,力不从心。此时,王瑞伯张口咬住徒弟飞拋过来的金团,如游龙吞珠边吃边打,抖擞精神,奋力决战。最后,王瑞伯在梁上倒挂金钟,气运丹田,使出他练就的独门绝技——“痰功”。只见一口飞痰,说时迟那时快,向殿前的蟠龙柱飞去,只听“格拉”一声,粗过手臂的青石龙角应声断裂,直朝福建武僧飞去,那武僧幸得躲避及时而逃过一难。他自知非王瑞伯对手,从此遁回福建。其他福建人目睹王瑞伯的功夫,也不敢再在江厦为非作歹,江厦从此清平。王瑞伯天妃宫打恶,飞痰折龙的故事从此在宁波城乡广为流传,成为市井妇孺皆知的传奇。天妃宫也因此与这个传奇一起,成为一代宁波人心中永远的记忆。

  江厦传奇之二——滨江庙

  与天妃宫相邻的另一大著名建筑是滨江庙。滨江庙的正式名称叫“景迂先生祠”,俗称滨江庙,是“江下寺”监官王铅为祀奉“江下寺”创始人晁景迂所建。庙原址在桃花渡,桃渡渡又称东渡,在东门外江滨,与今天江北的桃渡路无关。后来迁往天妃宫后。滨江庙曾是市内的著名庙宇,与郡庙、县庙、天妃宫、药皇殿一起,都是宁波演唱庙戏的主要场所。但它的闻名并非因演戏而是钱市。滨江庙紧邻钱行街,钱行街的钱庄曾集中在滨江庙进行钱市交易。十九世纪初,宁波钱庄业在全国首创的“过账制”渐趋完善,即商品交易和经济往来不用现银或票据进行清算,而是用钱庄专门发放的“过账簿”与“经摺”进行“凭簿摺划转”。各家钱庄按对方钱庄的汇总清单,于次日汇集到滨江庙互相核对清算,叫做“轧账簿”或“轧公单”,最终完成“过账”,交易始告结束。因此,有人说,“千钱庄,万钱庄,千万钱庄是滨江”。“到过滨江庙,好睏定心觉”。足见滨江庙在江厦的地位与影响。

  滨江庙,伴随着钱行街走过百年兴衰的发展道路,见证了百年江厦的繁荣与兴旺。1861年太平军入宁波城,次年,太平军与清兵和英法联军在江厦激战,滨江庙毁于战火。1863年又重建滨江庙。1926年,位于战船街的新钱业会馆落成,钱市交易随之迁移。滨江庙虽完成了钱市的历史使命,但仍难功成名退,鄞县县政府完成于1925年的《宁波市工程计划书》(城市规划),曾将滨江庙规划为宁波历史上第一个商品会展中心“宁波商品陈列馆”。陈列馆规划后因故未曾实施,滨江庙亦徒有壮志而未能再续辉煌。但未曾想到的是60年之后,在与它相邻的天妃宫遗址上建成的“宁波市工业产品展销大楼”,竟圆了滨江庙当年“宁波商品陈列馆”的旧梦。而与之相邻,建在滨江庙遗址上(部分)的“老华联”,花开花落间,又竟成了与当年钱行街“血脉”相承的“浦发银行”,继续着当年滨江庙的辉煌旧梦。也许,这只是时代的巧合,也许,这里确有历史的夙缘。

  

本文来源: 海曙大观 责任编辑: 张弛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