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书生的执迷不悔

———纪念徐时栋诞辰200周年

    2015年01月08日 09:26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山中学诗记》

  治学传承创新

  宁波历史上曾迎来三次文化高峰,一是南宋,二是明中期至清初,三是清末至民国初期。徐时栋所处之时代,宁波文化正处于高峰之间的峡谷,徐时栋起到了穿越文化峡谷、传承四明学统的重要作用。学界指出,宁波“自全祖望、邵晋涵后,地域学术文化衰而不振,黄氏父子和徐时栋出,才稍振坠绪。”此一句可见徐时栋的治学贡献。

  作为勤奋无比的一介书生,徐时栋“尽发而读之,自夜彻晓,丹黄不去手”。在《五十七岁小像自记》中,徐时栋曾这样形容自己:“四十年来苟无事故,吾手中未尝一日而释卷也。”他牢记其父徐太茂所言“藏书何补哉,能读书,书不在多;不能读书,多书何益?”他勤勉于己,“不以藏书为务,而以读书为急,此余心也。不然,邺架曹仓,仍饲蠹鱼,亦何裨乎!”表明其为读书而藏书的宗旨。

  徐时栋曾就读于鄞县大墩故里之崇本书院,先师王斋曾告诫他:“天地生我自有位置,何得以虚度时日者,辜负生成。乃知先辈所谓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于是,徐时栋善考据,精史论,“通六艺”,“其为文,不能限时日,一字未安,不轻示人”。“秦汉以至近代流传之本鲜不寓目”,“手覃思精,诣直造古人,其论经取先秦之说,以经解经,旁及诸子,引为疏证,无汉宋门户之习”。“考辨凿凿,可息聚讼。其论史独推司马迁。班范以下则条举而纠之,多前人所未发。”

  徐时栋一生著述30余种,主要成就为经学,浩浩万千言,以考证为主。从内容和学风上看,不属于清浙东学派,当属于乾嘉学派。主要著作有《尚书逸汤誓考》、《三太誓考》、《诗音通》、《山中学诗记》、《春秋规万》、《召浩解》、《毛氏舜典补亡驳义》、《四书毛说驳正》、《烟屿楼经说》等,都有独到创见。此外,尚有《新校广平学案》、《徐堰王志》等史著。尤其是他的说经之作《尚书逸汤誓考》六卷更是为学界所推崇,以至于后学者提徐时栋时,必提他的这部绝笔之作。董沛评价徐时栋:“覃思精诣,治经有心得,不傍汉,不拘宋。常主先秦之书以平众难,故不蹈近人墨守之弊。”但又说他:“援据古训,本汉经师之家法。”

  甬上书生,循守文道。“读经、诵诀、集句、补白”,此乃四明学人的谨严之学风,柳泉先生善此矣。文章之规矩在于治学之规律,创新何其难矣。例如:《烟屿楼读书志》卷一对《古文尚书》、《孔子家语》的伪作问题均有一一说明,复述前人考辨的内容占绝大多数,不详述。徐时栋在学术研究上起垂范作用的是多做基础性汇编校正工作,多为他人作嫁衣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谨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与感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待新事物、新观点,即所谓的“补白与补遗”。关于这一点,近现代大家郑逸梅先生对四明读书人这一文品推崇有加。

  诗文鸣鹤东南

  道光以降,甬上诗文首推姚燮,他博学多才,诗词骈文书画俱佳。而徐时栋则是当时浙东诗坛的第二号人物,著有《烟屿楼文集》四十卷、《烟屿楼诗集》十八卷、《北宋谱疏证》、《言行记》、《思旧记》等。姚燮与徐时栋两人之友情如同伯牙与子期“知音相伴”。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谓徐时栋“诗笔遒健不懈而及于古,新乐府尤擅长。”《四明清诗略》评其诗云:“以乐府、七古为最浑浩流转,中仍复段落分明,不失古法。次则五律,次则五古,并称传作。余体亦清劲。在吾郡诸名家中,洵足自树一帜。”

本文来源: 宁波日报 责任编辑: 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