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9188390

海曙新闻网

海曙“爱心老人”节俭行善10余年受央媒关注!区领导看望慰问

    2018年12月07日 13:50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近日,海曙“爱心老人”节俭行善10余年的消息刷屏了,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经济日报客户端、央广网、光明网等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转载,众多网友被海曙爱心老人的暖心之举深深打动。

  12月5日下午,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宁辉到古林镇藕池村看望了“爱心老人”,代表海曙区委、区政府向老人家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大善之举表示感谢。老人也表示,行善之举他一定会继续做下去,将心比心,看到别人有困难就像他自己有困难一样难过,除了自己日常少量花销,其他收入还会继续捐给有需要的人。据了解,区民政局、区慈善总会、古林镇等相关部门已经陆续到老人家里了解老人生活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海曙“爱心老人”为何会被广为关注?一起来看看他的暖心故事——

  海曙“爱心老人”节俭行善10余年

  “姜老伯,这是海曙区慈善总会让我带给您的捐赠证书和收据,工作人员让我转达向您的感谢,让您多保重身体……”日前,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古林派出所民警宋贤虎来到藕池村姜老伯家中,将记录着1万元的捐赠证书和收据交给了老人。按照老人的嘱托,宋贤虎以“爱心老人”名义捐献了这笔善款。谁也想不到,这位已经行善多年、慈善捐款几万元的耄耋老人,所有善款来源一是靠从每月1200余元农保中省吃俭用留下800元积少成多,二竟是靠捡拾废品卖钱所得。昨天,海曙区文明办负责人说:“老人的事迹很感人。在征得老人同意后,我们会将他作为身边爱心榜样、暖心故事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体会大爱海曙、尚德甬城的浓厚氛围。”


 

  “神秘老人”委托民警捐款

  11月27日中午,古林派出所礼嘉桥警务室走进一位拄着拐杖、腿脚不便的老人,颤悠悠地从兜里掏出一沓百元钞票和一封手写信,说要民警帮忙转捐给慈善机构。

  这令接待老人的宋贤虎有些纳闷。当他打开老人递上的信件后,看到上面这样写着:您好,我是一个88岁残腿老人,今有一事相求:我是个农保户,每月收入千元左右,现在有一笔现款1万元。这是我从牙缝里节省下来钱,欲捐给慈善总会,因不会赶公交车去城市,故此拜托同志们替我转交,谢谢你们!

  宋贤虎从警7年多来,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他立马上前扶着老人坐下,想进一步了解老人的身份情况,但老人十分低调,只叫宋贤虎称呼他为“爱心老人”。

  通过几次的沟通了解,宋贤虎从对话里才获知了一些信息:老人姓姜,就住在辖区藕池村绿荷苑小区,今年已经87周岁了,前几年都是自己坐着公交车到慈善机构捐款的,但近些年身体大不如前,腿脚不便,今年连公交车也坐不动了,无奈之下只好骑着三轮车到家附近的警务室里寻找民警的帮助。而其他信息,老人则闭口不言。

  眼眶有点微红的宋贤虎细细清点了这一沓人民币,总共有一万元整。“我担心,老人的家人是否同意将这么大一笔钱捐出来。”宋贤虎对记者说,但老人坚持解释道,家里人都支持他,这些钱都是他每个月从1200余元的农保里省下来的,希望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看着老人离开的背影,宋贤虎发现老人几乎不能走路,只能靠拄着拐杖,没走多远就要休息一下,如果站着,连10分钟都坚持不了,三轮车不仅是他的代步车,更要用来倚靠。

  当天下午,宋贤虎请假来到海曙区慈善总会,带着姜老伯的一万元善款,以“爱心老人”的名义捐赠,完成了老人的心愿。

  历经苦难生慈善之心

  日前,记者辗转在古林镇藕池村村委会找到了正在阅览室看书的姜老伯。但一听是记者来了,他转身就想走。最终,在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平的劝说下才留住。

  闲谈中,记者了解到,姜老伯自幼家境贫寒,小学还没读完就辍学去打工赚钱,青年时曾在村里的小学当过十几年代课老师,但一直没有转正,后来又在工厂做过一段时间。正是这份曲折的经历,让老人产生了要做善事的念头。“再不能让孩子们因为没钱辍学!”这是姜老伯捐款时最朴素的初衷。

  记者了解到,姜老伯平时喜欢看报纸杂志,一旦看到有困难学生的求助信息,他都会默默记下,然后带着自己的积蓄按照报纸上的求助地址,坐着公交车亲手把钱交给求助对象。

  “您什么时候第一次捐款?第一次捐了多少?”面对记者的追问,老人摇摇手说:“我年纪大了,老早记不清楚了。”至于这些年到底一共资助了多少人,具体捐了多少钱,捐给了谁?就连老人的家人也记不清楚了。但对于父亲的慈善行为,5个孩子都十分支持——“父亲的行为令人敬佩,我们就是担心他太辛苦”“父亲常说自己一把年纪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走了,钱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我们有手有脚能过好自己,父亲的心愿就让他舒心地去完成吧”……最后,还是李小平悄悄告诉记者:“老人捐款的事情邻居几乎都不知道,因为他不让我说。我也是因为好几年前有一次,老人问怎么坐公交车去横溪镇,反复询问后才知道他要给那里的一名困难学生捐4000元钱;还有一次,是老人说漏嘴才知道他又给集士港镇一名白血病孩子捐了3000块。”李小平又说,就在今年8月27日,姜老伯又将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5万元捐给区慈善总会用于资助困难家庭。“而且捐赠证书上只留下了‘爱心老人’四个字,并没有用真实姓名。”

  对人慷慨对自己抠门

  姜老伯每月的农保收入不过1200余元,家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谈及老人的日常生活,李小平感慨地说,老人家平时非常节省,家里有个大水缸用来接雨水,平时冲马桶都是用水缸的水,每天的日常开销只有2、3块。

  我们很难想象,姜老伯平时菜都不舍得买,电也不舍得用,经常就是吃一点素菜,有时候一个馒头就可以抵一餐,除了每个月吃药看病以及买点蔬菜花点钱外,剩下的钱他都积攒起来。这样一月平均能攒800元左右。

  谁也记不清是从那一年开始,老人多了一个嗜好——平时一有空就骑着三轮车捡废品,废旧硬纸板、瓶子等都是他的“目标”,当小三轮车装满废品后,他便拉到家,达到一定数量后再统一卖给回收站。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邻居说:“老人是不富裕,生活相当节俭,怎么说也不至于去拾荒。当时我们都很不理解,现在才知道,他卖废品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更多的捐一些钱。老人的行为值得我们尊敬!”

本文来源: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

海曙新闻数字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