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李叶馨 通讯员黄美华 徐燕)
“在本次金陆村二期新村建设中,我们决定使用非黏土烧结砖这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再生产品。”日前,鄞江镇金陆村书记王高明告诉记者,金陆村二期新村建设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计划2020年开工建设,目前正在招投标中。
在前期选择建筑材料时,王高明说,他们在区住建局开展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的推广活动中了解到这一产品,作为建筑垃圾的再生产品,更符合可持续发展且更为环保。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在海曙已经不算新鲜事。目前,我区通过宁波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认证的企业已有9家,建筑装潢垃圾年处理能力近200万吨,渣土年处理能力近130万吨,泥浆处理能力近230万吨,处理能力大大增强。
如何让这些好产品“叫好又叫座”?政府在做好引导的同时,还打出了服务企业的“组合拳”。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建筑垃圾再生资源
正步入“黄金时代”
记者从区住建局了解到,金陆村二期新村建设即将使用的“非黏土烧结砖”是直接利用渣土、混凝土砖等拆迁垃圾作为原材料,由新型隧道窑生产的,是一种新型墙材产品。
“除了这种‘非黏土烧结砖’,目前我区还有陶粒砌块和利废混凝土砖等新型墙材,这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再生产品不仅利废,而且是性能特别优秀的墙材产品。”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黏土烧结空心砖不仅强度大,抗渗漏、防脱落、节能、环保等各项性能优于其他新型墙材。同样,陶粒砌块可广泛用于工业民用建筑,尤其适用高层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内隔墙。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是趋势。2018年,《宁波市民用建筑墙体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民用建筑外墙应优先选用经省新型墙材部门认定的利废烧结类多孔砖或保温陶粒砌块等绿色墙体材料。
今年7月,宁波举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现场会,提出在满足使用前提下,政府投资项目的房屋建筑非承重墙体、砌筑围墙、人行道等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提高使用比例。
就地转化变废为宝
海曙企业走在前列
建筑垃圾“回炉重造”后“变废为宝”,海曙区始终走在前列。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海曙区一些企业不断适用新形势,转型升级,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生新的再生产品。
在龙观乡的宁波四明墙体建材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一台被称为“钢铁侠”的巨型破碎机正在轰鸣作业,它不断地“吃”进大块的建筑垃圾,“吐”出小颗粒——直径0.5米至1米不等的碎砖石被送进破碎口后,经过分类、粉碎、筛分、细碎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为直径不到1毫米的成品方砖优质材料,整个过程不到15分钟。该公司还运用新技术,将钢化玻璃碎块细化成直径0.2毫米左右的粉状物,按比例掺入用于制作混凝土的骨粉后,不仅解决了业界难题,还令产品强度提升近50%,单项就能增收超120万元。
在高桥镇兴发水泥厂,水泥管、水泥块、塘渣等废渣被粉碎成碎末后,根据碎末的粗细程度,被做成保温砂浆、灰土和灰砖。由于原材料本身都是混凝土块,标准高,所以做出来的砖头品质更好。如今,厂里生产的灰砖已经被广泛用于地下室、围墙和马路路基,在市场上非常抢手。
好产品还需勤吆喝
产业才有“大作为”
“要形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闭环’,必须拓宽再生产品销路,使再生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业。”区住建局负责人说,由于多种原因,我区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销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就利废混凝土砖来看,目前内外墙主要使用的是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砖主要用于地下室砖胎膜,利用不广泛。就烧结砖来看,前些年,由于对黏土砖瓦窑的淘汰整治,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工程项目中禁止使用红砖,实际上,淘汰的是传统轮窑,禁止的是“黏土实心砖”。
为了纠正社会偏差,推广新型材料,前不久,海曙在宁波市率先出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扶持实施细则》,力争辖区内建筑项目、市政和园林项目优先使用相关再生产品,占同种类产品的比例分别不低于30%和50%,努力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打开更宽广的产业市场。
与此同时,区住建局近日启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镇乡行”活动,推广使用烧结砖、陶粒砌块和利废混凝土砖等新型墙材。“我们编纂了‘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烧结砖产品’推广手册,派工作人员走进镇(乡)街道,介绍产品的性能和优点,宣讲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政策。”负责人介绍,在宣讲过程中,工作人员结合当地即将启动的公建项目,建议优先考虑烧结类和陶粒砌块。
目前,本次“镇乡行”宣传活动已经在集士港、鄞江、洞桥等乡镇展开,与城建部门进行对接,宣传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和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的优势,下一步还将推广活动延伸到设计院、工地等,让建筑垃圾资源化理念深入人心并且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