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574-89188390

海曙新闻网

宁波“三金一嵌”的形成与技艺特征

    2020年08月06日 10:33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朱金漆木雕的朱色采用天然矿物朱砂,经古法炼制(古称炼丹),成色好的贵如黄金,能千年不褪色。而黄金的贵气和豪华,源自金箔或银箔贴金、泥金、描金的效果技艺。

  宁波朱金漆木雕是一项综合漆木工艺的民间美术,清代的“京班体”雕刻使木雕题材从古体、吉祥物以外又增加戏曲故事情节。生动多样的戏曲人物故事,使民间木雕中透露出更丰富而厚重的喜庆气氛,增加了木雕更强烈的观赏性。于是在宁波各地,如宁波城内、奉化、宁海、余姚、镇海、舟山、上海等在清代晚期出现的嫁奁店中,花一石米就能租用一天的大红花轿,赛过帝王贵戚的官轿。而胜于皇帝后妃龙凤床的宁波朱金漆木大花床,则是集中了家作师傅精心雕漆数年之功。如逢年过节,城乡赛会的抬阁、鼓亭、龙舟、头牌、灯船等,贴金彩漆加串珠流苏,至今仍然深深地印记在老一辈宁波人的心目中。如今不少博物馆保存的“十里红妆”中,还能体味到宁波朱金漆木雕永恒的风采。

  二、宁波泥金彩漆的神奇和光辉

  中国的天然漆料和漆器是种十分神奇的手工艺,而宁波人当之无愧地说,“宁波是世界上最古老漆器产地”。因为河姆渡出土的7000年前的木胎漆碗用朱墨二色,正合“禹制漆器,墨漆其外,朱画其内”的记载,其漆料的配制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漆器基本上相同。

  中国的天然漆,又称本漆或生漆,即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和北温带的小乔木所产。宁波的每一块山丘上都有生长,入秋满山的红黄绿相间的小树,大都能割出漆液。其法是在离根尺余处开一小口,插一芦管,流出白色的液汁,过不多久表面发红结膜,最后干结成光亮漆黑的漆皮,于是“白似雪、红似血、坚如铁”,成为中国大漆从液态变成固体的三步曲。原始先民很早就知道采漆和用漆,并有专事管理的“漆园吏”。但漆膜在凝固过程中排放的漆酚,对于某些人会造成过敏,出现皮肤红肿和奇痒,故一般人又为此而敬而远之或望漆生畏。中国漆制成的器物绚丽而实用,它具有耐水、耐光、耐热、耐蚀、耐磨、无毒、无污染等良好性能,被誉为“漆中之王”。

  宁波泥金彩漆的最重要原料是天然的生漆,但宁波本地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实用,必须依赖从湖北、云南、四川等地运入。而其中的配料如红色的丹砂,也依靠从外地采购,其中最贵重的广东辰州的辰砂,与黄金同价。其他如桐油、石灰、清油、罗甸、云母等也都必不可少。

  天然的生漆,当然也能干结,但要制成精美的漆器还须很多的工序,首先要将生漆经过滤、日光曝晒减去水分,加入其他漆料(如胆汁)后制成大漆、配漆或油光漆、色漆。宁波泥金彩漆是一项包含多种漆器技艺的综合性名称,其中以红色和黑色为主体的底色,因以丹砂(也可入药)入漆,色泽朱红或暗红,艳而不俗,红而不土,近年起名为“十里红妆”、“中国红”。从“大明宣德年间(1426—1435),宁波泥金彩漆、描金漆器名闻中外”。(据民国《浙江通志》)

  宁波泥金彩漆的形成,是在古代漆器成果基础上,经一代又一代的漆工不断改进、提高而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受日本漆艺的影响。日本的漆艺一致认为中国漆器是日本漆器之祖,在唐代之前,中国漆艺已传入高丽和日本。而从浙东登陆的遣唐使和往返中日航线的商人、官员和文士互相带入的漆器很多。在宋代时,日本已形成“莳绘漆器”,即极似宁波泥金彩漆的立体和平面的漆器。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日本周然偕弟子从三门湾入宋,朝见宋太宗时,带来一大堆莳绘漆器(《宋史·日本传》),而在南宋时代,明州府与日本幕府互赠书礼中也都有漆器。(日本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

  明代,中日漆艺交流更为频繁,据新《鄞县志》引旧志记载,明代弘治八年(1495),宁波城内朱漆匠因日本商人汤五四郎定制漆器,交货期到,漆器未做好,定金也还不出,遂把儿子作抵押带到日本。到了日本后以做泥金彩漆出了名,改名为宋素卿,后来曾以日本贡使身份到宁波。

  明成化四年(1468),宁波府为朝廷制作的赠日本礼品中由第四次贸易船带去的有“朱红漆戗金轿一乘、朱红漆戗金交椅一对、朱红漆戗金交床二把、朱红漆褥金宝相花折叠面盆架二座、朱红漆戗金碗二十个等。(日本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

  宁波泥金彩漆中的“泥”,有两种技艺。其一是漆料中掺和填料,如瓦粉、石灰,能堆塑成立体花纹,也可模印有凸凹的花样,称为“堆泥”、“堆红”或“漆泥塑”;其二是将金箔或银箔碾成细粉调入漆料中,称为“金泥”,可以涂描在漆膜上,称为“描金”。而“堆泥”的花纹又可贴上金银箔,称“堆泥贴金漆彩”,或简称“泥金彩漆”。

  用中国漆调制的泥金彩漆还有两个十分神奇的个性。其一是漆膜干结时的气温在25℃—30℃之间,且湿度在80%左右,一昼夜能干。如太冷要“感冒”,太热要“发痧气”,漆膜都不干燥。故制好成品放进封闭的潮湿而温热的“阴间”内待干。其二是中国生漆的漆膜原来是黑色,但经配制后漆色得到了中和或加强,透明度高。如加入黑色粉末或加入红色粉末之后,在干燥之后色彩并不满意,但时间愈久,亮度愈高,色泽愈显。

  中国先秦古籍《考工记》中有“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四者善后为良”。可见宁波地域特殊的气候、气温、湿度,特殊的地理条件及海外的便捷交通,才可能形成神奇的泥金彩漆。

  宁波泥金彩漆虽神奇,但不免也同时形成不少缺陷,它的过敏反应,漆膜的干结和漆色的沉闷。因而在近代海外洋漆的冲击之下曾经濒于人亡艺绝。但为时不很久,人们才发现洋漆(即化学配制的涂料和色漆),不仅色泽不耐久,且毒性强,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甚至直接危害健康。在民国晚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泥金彩漆又显露头角。宁波开明街的王大房、王明房及咸塘街曹久裕、大来街的周漆匠等名气远扬。国漆与洋漆的竞争各有千秋,各有市场。古式或洋式的家具,红木器皿、照牌、匾额、寿屏、对联,寺庙佛像及法器、民间考究的食具、饭盂、岙斗、提桶、花凳等仍选择用泥金彩漆。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1954年宁波泥金彩漆亮相于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时,国人才关注宁波泥金彩漆。著名美学家黄苗子和工艺美术家邓白先生都曾撰文介绍它的神奇和光辉。(文见1957年由省群艺馆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浙江民间工艺美术选集》邓白编著;1955年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的黄苗子著《美术欣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本文来源:海曙大观 责任编辑:张弛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