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4月底要下市了,接下来西瓜、桑果、葡萄、无花果等将轮流接档市场。”近日,在海曙区古林镇葑水港村花果山水果基地,基地负责人夏安琴开心地介绍,这些水果是她打造的从种植、销售到保鲜、加工一条龙的“水果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报记者陈朝霞
通讯员 孙勇
今年52岁的夏安琴是古林镇郭夏村人,2004年,夏安琴离开了从事七八年的宠物养殖行业,在宁波开出了自己的首家水果销售门店,开启了水果行业的探索之旅。“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是地道的农民,我对蔬菜瓜果有着天然的熟悉和亲近。”说起自己投身水果行业的想法,夏安琴将之归根于自己的“田园情结”。
两年后,夏安琴不满足于水果销售,将目光瞄向水果种植业。2006年,郭夏果业合作社在古林镇葑水港村成立,随之建起了140亩水果种植基地。“其中种植最多的是80亩葡萄,当时引进了新品种‘甬优一号’。”夏安琴回忆,作为水果种植的“门外汉”,她加入区葡萄种植协会,接受市、区专家的指导培训,从零开始学习。
回忆创业的艰辛,夏安琴感叹,最困难的是,每年葡萄成熟时,正值台风频发季节。需要控水的葡萄根系被大水浸泡后,吸满了水的葡萄一颗颗裂果掉落,真的很心疼。“产量至少损失三分之一,一年的辛苦付之流水。”
经过十余年的学习摸索,如今夏安琴俨然成了一名水果种植行家,侃侃而谈“种植经”。“葡萄枝条在头年下半年种下去,需要精心养护,第二年春天出芽后,修剪去多余的枝条,到第三年才能正常结果。”夏安琴说,从2012年开始,基地引进广西、云南等地的葡萄新品‘阳光玫瑰’新苗,分期置换已经种植了十余年的“甬优一号”。
“虽然‘阳光玫瑰’管理要求高、产量不及‘甬优一号’,但是它香甜可口,市场最高价可卖到每公斤80元。”如今,夏安琴的“果忆鲜果”水果销售门店已发展至25家,网上销售也渐入佳境。夏安琴有自己的“生意经”:“除了水果种植和销售,还要拉长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5年10月,夏安琴和宁波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专家合作,研发成功国家科技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南方设施葡萄贮运保鲜技术”。“这一技术能让葡萄在口感不变的情况下,保鲜时间从1个月延长至3个月,为葡萄产业化运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促进了葡萄产业链延伸。”
去年,夏安琴还将从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儿子夏杰“拉”进自己的“水果产业链”中。从小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的夏杰看好农旅结合的发展前景,对母亲的水果产业有自己的新想法:“我打算将种植基地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发展亲子游、采摘游;同时开发水果汁、水果干等衍生品,将水果产业上下游连接起来。”夏杰透露,他注册了自己的农旅公司,并和浙大等科研院校达成合作意向,研发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延长新鲜果汁保质期达到1个月的新技术,期待从母亲的花果山水果种植基地起步,不仅将宁波地产优质水果推向全国,更让宁波优质农特产品“抱团”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