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唐慧晔
“现在有外地的朋友到这来,我总会推荐他们沿着文明示范线走一走。”记者刚一来到“清新乡居”文明示范线,住在附近的村民张大爷告诉记者,和以前相比,眼前的这条山路变化很大,沿路都是风景。
“清新乡居”文明示范线全长约6公里,沿线串联的4个行政村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美。记者决定用脚步感知村民口中的变化与魅力。
从具有徽派风格的牌楼进入,便来到了文明示范线的第一站——李岙村。“浙东刘胡兰”旧址闪耀红色基因,最美女主人作坊带富一帮农妇,但是,村民常挂在嘴边的还是屋顶上的瓦片。见记者在村里兜兜转转,村民周敏华主动上前搭话。她说,两年前,李岙村利用新建联排住宅的屋顶,建设了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如今,每年可发电30万千瓦时,村民的钱袋子结结实实地鼓了起来。
与周敏华道别后,记者继续沿着山路往前走,大约经过二十分钟的步行,来到了文明示范线上的第二个村落——山下村。
山下村是全区首家全村拆建的村落,楼房背靠山,面朝溪,清新宜居。“在新村建设之地搞新村改革才是深度体验。”带着村民一尝全村拆建螃蟹的村支部书记蔡成球在新村管理上也敢于尝试。目前山下新村开始实行物业社会化管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一些城市生活理念已融入进村民的日常生活。“儿子说要带我去城里住,享享清福,现在,我哪舍得走。”耄耋村民周大伯笑称。
从山下村出来,穿过慈孝大路,便到了人文桓村,这也是文明示范线的终点。和前三个村落不同,中心幼儿园、各类商超等分布在周围,让桓村显得格外热闹。
两个小时的旅程,每一步都是风景。红色李岙、宜居山下、慈孝大路、人文桓村……一村一品让文明示范线变得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