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限塑令”实施11年 白色垃圾离我们远去了吗?

    2019年06月30日 23:19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记者张立 吴乔璐)塑料制品尤其是塑料袋,是我们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物品。它的优点很突出,但随意丢弃带来的污染也很严重。

  2008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正式向全国发出“限塑令”。如今,“限塑令”已经走过11个年头,禁止进口包括废塑料等多种固体废物的“洋垃圾”禁令实行也已超过一年,那么,白色垃圾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为此,记者开展了一次调查。

  “限塑”11年成绩几何?

  “现在塑料袋要花钱买,为了省钱,我出门购物都会自备袋子。”作为三江超市的常客,家住屠园小区的吴女士已经养成了自带购物袋的习惯,而这个习惯源于“限塑令”的实施。

  大规模的“限塑”得追溯到发布于2007年12月31日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限塑令”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11年来,塑料包装使用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的变化。“实施初期,由于宣传氛围浓,市场经营主体也基本能自律做到拒绝白色塑料袋。”海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科科长杨荣告诉记者,在所有大数量使用塑料袋的经营主体里,商超“限塑”成绩最突出。目前,海曙辖区内的60多家超市和便利店均严格执行“限塑令”,这是由于有偿使用购物袋的“门槛”让市民不得不捂住钱包,转而自带购物袋;另一方面,商超也欢迎“限塑令”的实施,对于超市来说,原本是赠品的塑料袋变成了商品,不仅能减少购物袋消耗,还能为环保事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二个用袋大户就是菜市场。记者了解到,海曙区目前有32家菜市场,其中城区11家。

  张斌是市场合同监督管理科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当时“限塑令”一出,菜市场一律要求使用指定的“宁波菜市场专用袋”,这类专用袋环保,降解速度快。以高塘菜市场为例,一个月要用掉50多万个袋子。

  其次,当年,各大菜市场还设立了专门的台账,对一些不规范使用的经营户进行处罚和教育。张斌说,当年经营户与菜市场要签订“使用正规合格塑料袋”协议,政府部门还专门以招标的方式购买规范的食品袋,对不规范使用的商户还处罚和教育过,这些违规的经营户还要签下保证书,并摁下自己的手印。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鼓励先进型的农贸市场带头,在“限塑”上引入超市模式,为消费者提供符合相关标准的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

  “我们公开监督电话,接受消费者监督,还不定期配合政府部门组织‘限塑’专项检查,依法查处在农贸市场内继续违规销售、使用不合格塑料购物袋行为。”一位菜市场管理人员表示,执行“限塑令”肯定有利于市场环境、食品安全,市场管理人员也多次在醒目位置张贴责任书、承诺书,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等等,教育经营户,少用点塑料袋也是在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塑料袋真的少了吗?

  “限塑令”实施11年,塑料袋减少了吗?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位于海曙城乡的两家大型商超。

  正在购物的“80后”王先生对“限塑令”实施情况直言不乐观。“虽然‘限塑令’已经出台了11年,但是近年来,我看到白色垃圾越来越多。我觉得,一方面,国人环保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国内对于限塑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在部分国家,消费者自备环保袋购物可抵扣部分现金,有了激励,至少大家在行动上也会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在采访中,记者也遇到了表示没听说过“限塑令”的消费者,刘小姐来自河南,是一位“90后”,来宁波不久,从未听说过“限塑令”,平常购物也没有自备环保袋、塑料袋的习惯。

  记者在超市发现,尽管购物袋要收费使用,但超市内的无偿使用的平口袋消耗速度却很快。“现在超市都会提供平口袋、封口袋、保鲜膜等其他塑料膜,这些又不受‘限塑令’限制。”超市售货员也向记者证实这一说法,这意味着塑料垃圾总量不一定在减少。

  记者还随机采访了50位购物顾客,其中,有24位消费者平时购物没有自带环保袋的习惯,通常会选择购买塑料袋。而在26位自备环保袋购物的消费者中,有16位消费者皆为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省钱,可见,“限塑令”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塑料袋并未退出我们的生活,随着快递、外卖行业等“塑料使用大户”的兴起,用塑量不断攀高,“限塑令”效果似乎正逐渐弱化。

  以一份外卖为例,外卖产品中除竹木筷子外,大多使用塑料制品,一份米饭和一份菜肴常常需要两个塑料餐盒盛放,一次性勺子、叉子、吸管常常作为配套餐具,此外还有用来放置一次性餐具和调料的预包装袋、一次性手套、塑料平口袋等。据统计,平均每份外卖产生塑料一次性用品达4.8件。记者在外卖APP上随意打开一家商店,该店月销量达2854单,而APP中推荐的商家至少有上百家。如果把这些数字相乘,得到的是更为庞大、惊人的数据,其背后所展现出来的是资源巨大消耗之殇。

  一边是塑料制品的使用量不断增长,一边是不合格塑料制品导致的白色污染愈发严重,因为市面上所使用的塑料制品并非全都为可降解的。不少商家选择从网上采购便宜的塑料制品,但网购塑料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一次性打包盒”,各种规格、形状的塑料餐盒皆有,随机查看一款一次性餐盒,发现页面上标注其材质为食品级PP塑料,但从买家评价中,记者也看到,有不少买家反映该产品无完整标识甚至是无标识,质量也同店家描述的有所出入。不仅如此,部分线下塑料制品专卖店也存在出售违规塑料产品的现象,成为了“限塑令”实施中的一道伤疤。

  如何限流白色污染?

  制度规定很明确,标准也很完备,为什么“限塑令”实施以来效果不佳?

  去年,海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限塑令”实施情况进行过一次调研,开出了一份“诊断书”,认为主要原因集中在执行力和生产力。

  “第一个问题就是相关政策不够细化,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可操作性不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过程中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一个塑料购物袋就要涉及多家执法主体。其次,“限塑令”虽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但对生产、销售、使用的经营者和消费者,认定处理都很难。

  还有一个阻梗就是供给方与需求方长期存在。一方面,塑料袋的使用已经延续了若干年,而且遍及城乡的各个角落,原有的塑料袋生产作坊及流动商贩比比皆是,因其隐蔽性和流动性,给执法监管带来了较大难题,也使得产品的供给方长期存在。从数据统计来看,我区现有塑料制品制造、销售企业7千多家。另一方面,消费者受长期消费习惯影响对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的依赖已经根深蒂固,自带购物袋、饭盒的习惯也很难从制度层面对其进行强制改变和约束。

  如何有效落实“限塑令”?该负责人建议,现行制度下唯有处罚更有力度。“尽管使用环保袋的成本是回料袋的五六倍,很多市民接受不了,但使用食品级的还是能完全做到的,因为分摊到每只袋子上也就比劣质袋贵两三分钱,像高塘、古林菜市场的经营户就不喜欢使用劣质塑料袋,主要原因还是管得严。”

  还有一个提高执行力的方法就是完善配套制度,例如可规定对塑料袋征收高于其采购成本的环境税,通过增加购买成本、传递环保信息和强化政府部门责任来有效地抑制塑料袋消费;政府部门也可出资设立促进“限塑令”执行的专项基金,强制要求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回收塑料购物袋;还有可在大型超市提供环保袋出租服务、奖励自带购物袋消费者现金等措施完善限塑机制。

  “违规生产、违规使用等不法行为无需付出成本时,制度自然形同于虚设。”该负责人说,“限塑令”要真正落实到位,一要有硬性的规定,二监督要发挥作用。与此同时,还要鼓励有关生产企业生产替代产品、加大对全社会的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广大群众和生产、销售企业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自觉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依法生产、销售合格塑料购物袋。只有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参与进去,“限塑令”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张立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

海曙新闻

更多
  • 海曙新闻第1085期
  • 海曙新闻第1084期
  • 海曙新闻第1083期
  • 海曙新闻第1082期

我在海曙

更多
美好生活 精彩纷呈
“能看、能听、能玩,还能尽享实惠,赞!”9月1日晚,海曙区2019“美好生活”文化节文艺晚会在天一广场举行,不少市民一边翻看宣传资料,一边热烈讨论。自8月起至11月,我区围绕“惠游海曙”“惠玩海曙”“惠动海曙”主题,陆续推出近百项“美好生活”文化节系列惠民活动。图为市民在“美好生活”游园会的文创市集上挑选商品。

印象季最美海曙

更多
  • 烈士陵园
  • 毋忘亭
  • 它山堰
  • 永寿街
  • 花海
  • 五江口闸
  • 井然有序忙生产
  • 丰馨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