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洞门式架子床
床榻类家具泛指各种卧具及部分大型坐具,床与榻在功能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床略高于榻,宽于榻,可坐可卧,榻则低于床,窄于床,有独坐和多坐等。从古老的席到床再到榻,几乎都占据着古人饮食起居的中心,而榻更是被历代文人赋予了睡卧之外的文化内涵。而这一自简而繁的发展过程,也展现了一个由基本生活到与文人风度相关联的中式卧具艺术。
比床榻更早的席
据李宗山所著的《家具史话》中记载,最早的成形坐具是席,它出现的时间在我国至少已有8000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也表示,席出现在床榻之前,包括毯子、褥子以及草编的席等,“席地而坐”就是这么来的。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席类编织工艺已相当成熟,不仅编织材料和纺织技巧丰富多样,而且加工工艺更为精良,“神农作席荐”之说当为最早的史书记载,后“黄帝诏使百辟,群臣受德教,先列珪玉于兰席上”等。到了大禹时代,开始在席的边缘装饰花纹或用丝麻织物包边,古籍中有“至禹作讲席,颇缘此弥侈矣,而国不服者三十三。”可见当时以丝麻作讲席是非常奢侈豪华的举动。而讲席不仅是古代人们从事礼仪、政事、饮宴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以至于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有“主席台”,“贵宾席”等名称。
刘景峰主编的《中国古典家具收藏与鉴赏全书》中记载,商代甲骨文“宿”字写法,形象似人卧于席上,周朝时周天子手下设有专门的官史,掌管铺陈之事,名曰“司几筵”。因此可以断定,席的广泛使用并与繁琐的礼节联系在一起,始自西周时期。此时的席被统治阶级列为维护其等级、礼仪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先秦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是以席为中心的。四川成都东汉墓出土的宴饮画像砖上,刻二人或三人同坐一席,席前摆设食案,这是当时人们生活情景的真实描绘,后来人们把招待客人饮食称为设筵,把酒肴称为筵席,源起于此。筵和席经常同时使用,为了有所区别,便把铺在下面的大席称为筵,使用时,先在地上铺筵,再根据需要在筵上另设小席,人即坐在小席之上,筵席之上的几案,亦由司几筵根据需要负责陈设。
席在生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周朝礼乐制度对于席的材质、形制有严格的规定。庶人、大夫、天子所铺的席各不相同,以区别其身份,编席子的材料与礼制礼仪、等级有直接的联系。席的陈设方式也按等级身份而各有不同,如果坐席的人数较多,其中长者或者尊者须另设一席单坐,即使有时与其他人同坐一席,长者和尊者亦必须坐在首端,并且同席的人还要尊卑相当,不得悬殊过大,否则长者和尊者就认为是对自己的污辱。此外,不同质料、颜色和工艺形式的席在使用时有着严格的规定。
汉代虽然床榻已经出现,但汉代画像石中有许多宾主席地而坐饮宴、观舞、奏乐的形象。唐代时,人们还用席来招待客人,唐代以后,高足家具逐渐普及,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床榻椅凳的附属物,但它依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存在,始终与其他家具一起伴随着人们的坐卧起居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