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花梨九龙架子床
古时“上床”为最高礼遇
继席之后的坐卧用具是“床”以及人工堆砌的“土炕”。它们出现的时间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前后。从目前所发现的典型床类实物看,年代一般多在春秋以后。其中年代最早、最完美的两件床分别见于战国时期的信阳楚墓和包山楚墓。当时的坐床姿势,与坐席并无不同。无论是跪坐、盘坐、躺坐(箕踞)或是靠坐等,人们的坐姿仍是足不下垂,股不离席,与这些坐姿相应的坐具则普遍以低矮、宽平为特点,体现了席地起居方式对家具形态的深刻影响。
胡德生认为,史书中关于床的记载很多,如《诗·小雅·斯干》有“载寝之床”,《商君书》亦有“人君处匡床之上而天下治”等。这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卧具,又是坐具,可卧的床当然也可用于坐,而专坐的床大都较小,不能用于卧。汉代的“床”不仅指卧具、坐具,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如梳洗床、火炉床、居床、欹床、册床等。还有人把自己所骑的马也称为床,名曰“肉胡床”。而“榻”这一名称出现在西汉后期,汉代以后“榻”成为供休息和待客所用坐具的特定名称,“床”一般专指睡觉用的卧具了。
宣明典居古典家具厂总经理傅军民认为,对讲究关系的中国人来说,床曾是社交场合的重要道具。自五代南唐《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国人待客,如果是宾主都坐于椅上,摆上茶来,说明关系相对普通,主人与客人客客气气谈完事情,茶也未见得尝上一口;而关系亲密的亲朋,主人才会让其“上床”“上炕”,围坐畅饮,把酒言欢,可谓最高礼遇。
到了宋代,床架更像是一个隔开的小房间。它是一个高度与房间相同的隔断,用带窗格的硬木做成。隔断后面放着垂挂帐幔的床,床边留有足够的地方放梳妆台和净桶,隔断前面也用帐幔遮掩着。此时的床已初步具有拔步床的形式,而拔步床曾一度成为某种财富的象征,比如在《金瓶梅》中西门庆娶第三房太太孟玉楼时,媒人介绍说,孟玉楼是个有钱的寡妇,有两张南京拔步床,以此来形容孟玉楼的富有。
据刘文哲主编的《中国古代家具鉴定实例》所记载,明清时期,居室陈设有以床榻为中心的习俗。在一间居室中,房中的各类家具都以床为中心,床前放橱,床侧摆桌,还有梳妆台、衣箱、衣架、凳椅等,这些家具往往都是围床而放置。清代床榻相对明代而言,工艺更复杂,形体更高大,功用方面也有变化,有些架子床在床面上增设了抽屉,以存放衣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