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全区9万亩晚稻迎来秋收

    2018年11月20日 09:52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记者张立 通讯员朱斌 张琦)金灿灿的稻田呈现丰收景象,收割机发出欢快的“突突”声。这几天,集士港镇种粮大户戴国芳常在田里忙碌,他种的3000多亩晚稻开始集中收割。他乐观预计,今年晚稻的亩产有700至750公斤。眼下,海曙9万亩晚稻迎来秋收,各地晚稻收割工作陆续启动。今年,全区预计亩产580公斤以上,到月底可基本完成收割。

  戴国芳的稻谷主要种有“甬优12”“甬优15”等高产品种,自配的4台收割机每天能收割近200亩。“只要天气好,我们抓紧时间收割,当天收的稻谷,当天就完成烘干。”戴国芳说,现在田间耕种收实现了机器化,节约成本、效率高,“收割机一边收割,拖拉机就跟上整理土地,第二天就可以种上小麦和油菜。”

  由于连年引进优良稻种,戴国芳种植的稻谷品种既丰富又高产,加上集士港的地理环境,地产大米产量高、口感好。为了提高大米附加值,戴国芳目前开始自己加工、包装大米。“今年又买了一台大米加工设备,一部分稻谷加工包装后,自产自销卖得不错。”戴国芳说,他为自己生产的大米注册了“缨湖乡”商标。

  种粮、加工、销售一条龙,这样的种稻新模式渐成趋势。在石碶横涨粮草专业合作社,收获的稻谷除了一部分卖到粮站,剩余的稻谷也会制成一袋袋优质大米进入市场。“合作社注册了‘七乡桥’的商标,通过精细包装后大米能卖个好价钱。”负责人杨培波介绍,眼下他正借助“互联网+体验营销”的模式解决种稻的典型问题和传统模式中的销售壁垒。“我正在联系打造一款APP,到时候固定的客户可以通过APP实时关注田里的稻谷种植情况,也可以在线下单。”

  在杨培波心里,种稻人也可以运用潮流的互联网渠道打通稻米全产业链。今年,他还种植了多个水稻新品种,引种有泰国大米和知名度颇高的“美香占”,并计划完善合作社里的水稻生产,融合一二三产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以及认养、体验、旅游“最全套”的新模式。

  记者从海曙区农林水利局获悉,随着近年来农机覆盖率扩大,不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将自身的经营链条由单一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延长到农产品初加工领域,通过规模生产的办法降低作业成本、增加经营效益,达到确保粮食安全的目的。“有不少农户走向打造自有粮食品牌之路,从庄稼人变身为农业产业经营者,开启土里掘金的新征程。”海曙区农林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张立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