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福
麻糍是从前宁波地区清明扫墓的必备供品。麻糍从前都由农家自制,制作麻糍的原料也是自产的:糯米自己种,松花自己摘,青自己采。
做松花糯米麻糍的松花粉需要到松树山去摘。谷雨前后,松树的雄花开始陆续成熟,人们手持一端绑着镰刀的长竹竿,肩挎茶箩三五成群地上山去摘松花。到了松树山,拣个头如同男人大拇指的成熟松花采,先挑选踮起脚尖就能伸手撩得着,或爬得不高就能摘着的松花采摘,撩不着的就用竹竿镰刀钩。摘回来后,就摊在垫着报纸的团匾上,搬到太阳底下去暴晒。连晒两天后,拇指大小的松花膨大得如同炮杖头一般,原来紧挨着的绿豆粒大小的小花囊,都膨大得如同花生仁。这时,就用中号面盆大小的“细纱筛”把松花粉筛下来。筛过后的松花头再晒、再筛,筛过三遍后,每朵松花的花囊里头已空空如也,没有花粉了,妇女们将空花囊用来生火,筛下来的花粉再经暴晒后密封贮藏待用。
做“青麻糍”要有青。青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命力强,河边、山坡上都有它们蓬勃的身影。冬天茎叶干枯后,它的根基却簇拥着十几条碧绿的嫩苗,惊蛰前后开始旺长。妇女们(也有孩子)就三三两两左手挈竹篮、右手把镰刀到野外去采青。
开始做麻糍前,先把青洗净后在开水中汆熟,榨去水分待用。接着把头天浸的糯米倒入饭蒸中蒸熟,然后把糯米饭倒入刚洗净的捣臼中。青壮男子高举前头嵌着石质半球的大榔头往捣臼里使劲舂,对面的助手旁边放一只盛着清水的脸盆,每舂一下,他都要用湿手在榔头的石半球上捋一下以防粘连,并迅速地翻动一下糯米团。必须连续舂50次左右才能达到最佳状态。紧接着,把舂好的糯米团摊到已撒满松花粉的案板上,用木棍把糯米团擀到约半寸厚,再在上面遍撒松花粉,最后用刀裁成七寸见方,这样,松花糯米麻糍就做成了。
接着就做青麻糍。把糯米饭倒入捣臼后,再放入已汆熟的青一同舂,边舂边翻,舂过四五十下后,糯米青团已舂得犹如绿宝石一般光润,这时把它捧到抹过菜油(防粘)的案板上擀开,亦裁成七寸见方,青麻糍也做成了。
麻糍无馅子,不用糖、盐、脂肪等作辅料,没有任何添加剂,所有原料只有三种:糯米、青、松花粉。糯米是米中珍品,青和松花粉都是中药材,而且松花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强身健体的滋补品。可以说,既糯又香的麻糍是真正无公害、纯天然的绿色健康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