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朱尹莹 通讯员张伟新) 家庭医生制服务,吃药看医都可以找自家医生聊聊;社区“健康生活小屋”,随时可免费借阅健康书籍,测体重指标……海曙区的这些慢病防控举措让卫生部的专家组感觉耳目一新。
11月21日至22日,由湖北省卫生厅疾控处柳东如处长等6人组成的专家组,对我区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进行了现场考评。在22日上午反馈会上,专家组认为海曙区达到国家级示范区标准,最终命名公布还需综合评审。这意味着,海曙有望成为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海曙模式:打造三级网络防控体系
“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慢性病综合防控迫在眉睫。”区疾控中心主任王海滨介绍说,2011年,我区在各年龄段人群中进行慢性病抽样调查,发现患高血压的人群占到了21.9%,另有5.17%的人患有糖尿病。而根据中国成人身体质量指数标准,居民的超重率达到了27.9%。
早在2007年,我区便创造性地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属地化”管理体制,探索慢性病防控工作。2008年,我区推出慢性病签约式服务,为每一位签约对象提供上门随访、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用药等个性化服务,为慢性病综合防控注入了“活力”。2011年,随着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试点和推广,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和周全的医疗保健服务,居民与医生的关系也更为融洽。
“健康习惯”是防治的主要方法。王海滨介绍,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每日两次的工间操已在全区推广,全区社区健身场所覆盖率达100%,197个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
13个“健康小屋”,让居民自己就能掌握身体变化。海曙区政府投入200多万元,打造了13个健康自助监测点,提供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自助检测。“每项体检的数据,通过联网,都能在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上反映,社区医生就能第一时间发现慢病患者和高危对象。”据统计,我区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4%以上。
至此,“依托属地化管理、融合各部门资源、面向全社人群、实现全方位的”的海曙慢性病综合防控格局基本建成。
专家组评定:达到国家级标准
11月22日上午,专家组对考核情况进行通报。湖北省卫生厅疾控处处长柳东如说,海曙区达到了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标准。专家组将向卫生部提交书面报告,推荐海曙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最终命名公布,则要经过在北京进行的专家综合评审程序。
专家组表示,海曙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慢病综合防治工作。通过社区诊断、死因监测和主要慢性病的综合监测等工作,摸清了辖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等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慢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海曙区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营造了全民参与、健康促进和慢病防控的氛围。落实和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首诊测血压、居民健康体检、健康小屋等多项措施,为有效发现高危人群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