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吴瑞芳:600多个日夜,走遍了李家坑

    2018年09月25日 16:42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孙勇 通讯员潘海峰)“出门三条岭,饭包挂头颈。”说起李家坑村的历史,一位头发花白的七旬老人便滔滔不绝。老人叫吴瑞芳,2016年底起,他受宁波市民协委托,负责国家级古村落——章水镇李家坑村的立档调查,写下了近15万字的文字素材,为这个“没有一套系统性的文史资料”的古村,用笔尖为后人的乡愁“留个念想”。

  李家坑村是海曙最西部的山区村落,地处四明山麓“心脏”地带,与余姚紧密相连、离绍兴的上虞较近;翻过杖锡山就是奉化地域,到嵊县也较方便,因此为被称为“五县交界”,也是远近闻名的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历史文化名村以及市长寿村。

  吴瑞芳书桌下面的两个抽屉里,堆放着写满密密麻麻文字的稿纸,这些都是他四处搜集整理出来的笔记。翻看其中的一页,最上面写着:“调查人:吴瑞芳,2016年11月。”

  拿出装订整齐的调查资料,轻抚封皮,吴瑞芳打开了话匣子。当年因为家境贫困,自己初中读了两个礼拜便辍学了,“幸好,当时的米店老板鲍先生看到我喜欢读书,便把家中所有书籍送给我看,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对文字感兴趣。”吴瑞芳说,90年代初,自己还接手了洞桥镇第一家文办企业“洞桥文教印刷厂”,曾是奥克斯“发迹”前的“外协单位”,然而,自己心心念念的还是那个充满艺术色彩的文学沃土。他退休后从事文化工作,先后加入中国曲艺家协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民间艺术人才。

  调查立档是个耗时耗力的工作,不仅要挨家挨户走访,还要对大量素材、资料进行梳理整合。“明朝末年建村以来,李家坑村并没有一套系统性的文史资料。”为了获得一手素材,从2016年11月开始,吴瑞芳的600多个日子都用在了李家坑这片土地上。

  起初,吴瑞芳凭借自己知晓的历史以及听闻的传说开始整理。后来,越写越细,小到村头的一棵树、山上的一块石都要弄明白,他就开始走家串户,询问村中年岁更长的老人。“好多条石板路,好多个山沟沟,都要了解清楚。一般的我晓得,不晓得的就问老人,像李志平、李行完、李行耿、李志岳这些。”吴瑞芳指着桌上的稿纸说道。

  “搜集史料就相当于对村子的历史进行抢救性保护,特别是对于李家坑这种历史韵味特别浓厚、但是没有多少文字记载的古村落。”吴瑞芳说,古民居“千祥云集”名字的由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千祥云集”是李家坑村靠近山脚,最里边的一个宅院,因而被习惯地称为“里通转”。始建于清康熙初期,距今已有340多年历史,是一幢正楼、两进厢房的三合院。但问及为何叫这个名字,几乎没有村民能说得上来。吴瑞芳几经走访92岁的李旭初老人,了解到“千祥云集”背后的故事。

  原来,这个“里通转”在建造的时候,正好上面大粟树上喜鹊也在做窝,就在正楼三间上梁那天,许多喜鹊在祥云下盘旋飞翔。有人说,这是喜鹊筑窝上梁的迹象,喜鹊是吉祥神鸟,有先知先觉的灵性,表明这里是祥云瑞气集中的风水宝地,又遇上千旦一遇的的吉时,以后这正楼三间楼房绝无火灾之忧,建造者当即把门匾定名为“千祥云集”。

  令人惋惜的是,采访后没过多少日子,李旭初老人就不幸离世,“如果再晚几天,可能‘千祥云集’的典故,真的无从考证了。”吴瑞芳说。

  除了走访村民,吴瑞芳还自掏腰包,购置了一台索尼相机,带着相机、干粮到山上搜集素材,有时去的地方远,一出去就是一整天。有一天,他去山高路险的“风凉洞”拍照,老书记李志平和村民李志岳拿着柴刀前面开路,遇到爬不上去的山路,他们两人一个拉一个推把他带到山洞,。

  这几年,吴瑞芳走遍了李家坑村的各个角落,在看到反映山里自然风貌的龙心石、风凉洞以及一些有文化内涵的遗迹时,他总会在笔记本上写明当年这里有什么,用相机拍下来,回家后做好记录。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语法和标点符号错误,吴瑞芳还会让儿子帮自己编辑,力求尽善尽美。

本文来源: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唯轶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