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临近,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宁安镇白桥村村广场上,村民在表演扭秧歌。彭昭之摄
中国文化走出去,每个人都可以是推手
元宵节在汉文化影响的地区还是很吃得开的。韩国把正月十五叫“正月大望日”,意为“望满月”。他们在这一天吃混合糯米、高粱米、红小豆、黄米、黑豆等杂粮做成的五谷饭。
日本把公历1月叫正月,1月15日称为小正月,与大正月(元旦)相对。小正月主要以祈祷丰禳等为主题,早上有吃小豆粥的习惯。这在《土佐日记》、《枕草子》等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
元宵节在马来西亚很受重视,其“拋柑接蕉”的习俗热闹浪漫、别具一格。元宵之夜,单身男女涌往河边或湖边,男的拋香蕉,女的拋柑橘,还在水果上写下联络号码,以期觅得一段好姻缘。这跟欧阳修的想法差不多。
不过,在汉文化圈以外,元宵节要想获得世界的青睐,则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每个人都可以是推手。这不,小丽就邀约了不少国外的朋友、外国邻居准备一块过节,希望用自己的双手让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元宵节。
为了当好东道主,小丽跟国内家人学习了汤圆的做法,认真准备着元宵节的“团圆大餐”。除了汤圆这一主打品,还有小丽老家原汁原味的青田山粉馍馍、菩提肉等。
此外,小丽这几天一直在跟自己才刚会牙牙学语的小孩讲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故事,并提前给自己的洋邻居们好好地补了一些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课程。“这个元宵节,我不在中国,却似在中国,很温暖。海外的元宵夜一样有关于团圆很美的故事。”小丽说。
艺人林乐笙完成了一次元宵文化的海外逆袭
小丽为了迎接元宵节准备了好几天。“一听说身边的朋友要回国,早早就跟他们预订行李箱的位置,盼着他们把家乡的米粉带回来。”她自己也没闲着,备齐了芝麻、枣泥还有一些其他食材。“在国内都是直接在超市买的汤圆,一到国外,自己做汤圆过节的想法反而更强烈。光想象就够有过节的气氛。”她说。
闹元宵的气氛主要体现在赏花灯、逛夜市的过程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谈恋爱也很合适。
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每逢正月十五便在宫中张灯结彩,以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到了唐玄宗,一夜改为三夜。平民出身的朱元璋更给力,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这十夜是我国最长的元宵灯节。
我国花灯品种很多,有北京的宫灯,浙江针刺花纹的灯彩,上海的龙灯,广东的走马灯,潮州的多屏花灯。
1926年,新加坡华商特聘潮州花灯艺人林乐笙前往献艺,后者在神州鼎沸之际完成了元宵文化的一次华丽的海外逆袭。
林乐笙1888年生,12岁进绣庄、寿衣店当学徒,学艺期间所制作的纸花和小彩灯已初显匠心,颇受师傅赏识,对彩扎工艺尤为擅长。26岁那年,他在县城的花灯竞赛中显露锋芒,粤东各地纷纷慕名请他制作花灯。
林乐笙在新加坡期间制作的“昭君和番”、“凤仪亭”等10屏花灯,受到各界赞许。“长坂坡”、“水淹金山寺”、“甘露寺选婿”等5屏被选送伦敦英皇宫陈列。
1938年,林乐笙又受聘赴港,制作“三气周瑜”和“九曲黄河阵”两屏大花灯,参加英皇加冕的游行盛会。这两屏花灯的人物多达45个,都与真人一样大,还有坐兽10多头,形象逼真,姿态各异。为此,香港商会会长特把“匠心妙作,巧夺天工”的锦旗赠予林乐笙。(正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