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一些旅客在上海火车站登上即将开行的“绿皮车”。当晚,上海铁路局开行2013年春运首趟上海至成都的临客L234次列车,近千名在沪务工的农民工乘坐该趟“绿皮车”踏上返乡旅程。据悉,今年春运期间,上海至成都方向将开行包括临客、直达列车、快速动车在内的9趟列车,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新华社记者陈飞摄
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记者樊曦)又到年关,回家过年。但回家要有车票才行,尤其对于在外漂泊一年的农民工兄弟姐妹来说,买一张火车票还很不容易。小小一张车票,凝聚了农民工一年的辛苦和家人一年的盼望。有关部门应在这个时候为农民工买到票多支支招、出出力,别让他们成为购票的“弱势群体”。
不可否认的是,与几年前相比,随着网络、电话订票的出现,购火车票难已经有所缓解。但是,对于农民工群体来说,买票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一些工地地处偏远,农民工要到车站或代售点窗口很不方便;一些农民工不会或没有时间上网订票;由于网络和电话订票预售时间更长,排队购票的农民工常常遭遇“无票可买”。
解决像中国春运这样几十亿人次短时间内集中出行,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难题。铁路因安全性高、可达性强、票价便宜,往往是旅客特别是收入不高的农民工出行的首选,铁路运力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就显得格外突出。
然而,面对春运这种非常态化的高峰运输需求,有些细节仍然可待改进。比如能不能统一预售时间,让排队买票的人们可以和使用网络的人一样享受公平的起点?能不能在车站设置几台电脑,由工作人员教教前来买票的人如何网络购票?能不能多开行几列农民工专列?
多听听农民工的需求,多想想如何完善工作,是不断改进的起点。除了铁路在缓解购票难上继续下工夫,还需要铁路、公路、民航等各个部门“大接力”,把农民工兄弟,把每一位想回年过年的人都安全幸福地送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