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毛传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作出了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省政府要紧扣目标、抓好落实。力争经过五年努力,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万元左右。
本报杭州1月26日讯这两天,关于“四翻番”和未来5年发展蓝图,不仅引起与会代表、委员热烈讨论,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四翻番”意味着什么?要实现这一目标,接下来几年经济发展指标如何规划?每年需要保持怎样的发展速度?难度大不大?今天,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就有关问题进行解读。
“四翻番”新图景
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黄勇说,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总体要求,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结合浙江实际,明确提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目标要求。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细化具体化,把它落实到今后5年和2013年的各项工作中去。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四翻番”具体目标为:到2020年,实现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分别达到55500亿元、104000元、55000元、24000元以上,并力争提前实现。
“综合各方面因素测算,我省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个指标年均增长7.2%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8%左右,就能实现‘四个翻一番’的目标。”黄勇介绍,从目前来看,“四翻番”开局良好。
黄勇表示,考虑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要完成这些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这次提交省人代会审议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均为8%以上。“总体上看,全面实现‘四个翻一番’的目标,难度虽然较大,但有信心完成。”
更值得关注的是,“四翻番”并非简单的数字叠加。在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中,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其他要求,为这一目标增加了难度,也提高了“四翻番”的含金量。比如,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并提出通过5年努力,力争实现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研发人员数、发明专利授权量、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五个倍增”,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两个倍增”。
民生指标重千钧
“四翻番”含金量高了,人情味也足了。
“尤其是收入翻番,对于百姓尤其是困难群众来说,是一大福音。”温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潘长旺长期以来和病人打交道,每次见到一些生活困难患者的窘境,总是很痛心。因此,他特别关注报告关于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部分。“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是总体上反映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政府工作报告里两方面指标并重,重若千钧,内涵丰富,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执政理念,让人倍感温暖和振奋。”
“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37∶1,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还应该进一步缩小。因此,要更注重农村居民收入的翻番,要想办法使其翻得更快一点、更多一点,以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同时还要加快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幅度,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黄勇说,为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和结对帮扶机制,促进低收入农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城乡困难残疾人家庭和欠发达地区群众加快增收。
完善保障增福祉
在本报与腾讯新闻、大浙网联合推出的“我向两会进一言”互动微博上,关于“四翻番”的内容也引起热火朝天的议论:“美好图景打动人心,心动更要行动,大家赶紧干起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双手创造美好未来。”……网友们在憧憬未来美好新生活的同时,也说出了一些疑虑: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具体如何理解?物价会不会抵消翻番的成效?如何让经济数据的增长,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更同步?
对此,黄勇解释道,其实历来在经济统计方面,无论是经济总量指标,还是人均收入指标,都是考虑价格因素。换句话也可以这样说,是“实际购买力的翻番”。
“同时,仅仅让大家有钱花还不够,更要为老百姓编织好‘安全网’,让大家敢花钱,真正把数字变成让老百姓受益的民生福祉,让老百姓更有尊严地生活,而不是让大家感到收入‘被增长’。”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诗达说,如果保障不健全,会造成差距更大。“钱多的补贴多,钱少的补贴少”,反而会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收入分配改革既是做“加法”,提高居民的基本收入,也是做“减法”,减轻居民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负担。
“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并提出,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这些人情味十足的举措,为居民收入翻番系上了‘保险带’。”陈诗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