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政务微博自2011年快速发展以来,已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平台,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政务微博未来的发展该有怎样的演变,能否为自己找到正确的位置,以走得更稳、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新华网《新华网评》栏目策划推出“政务微博新观察”系列网评,与您一起探讨。
“政务微博新观察”系列网评之二:
周继坚
微博时代,信息交流更加便捷,政务微博也风生水起。用键盘和鼠标表达意见、反映问题,既省事又快捷。然而,和微博上的“热闹”比起来,现实中一些部门和地方的政务微博“线上热、线下冷”,甚至线上线下都比较冷的现象,也常为人诟病。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微博的距离近,而政务的距离远。就政府部门而言,“陌生”和“漠视”都会带来微博上的距离。一方面,一些干部对新事物不敏感,对新工具、新手段不熟悉;另一方面,一些干部对民意重视不够,对网上民意自然就反应迟钝,让网民觉得政府离得有点远。对网上民意的态度和回应的速度,决定了微博的距离。
其实,微博的距离容易近,而要真正拉近政务与百姓的距离,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微博可以说情况、摆问题、表态度,但不具备“线上”办理政务的能力。
毋庸置疑,微博呈现的言论和现象,并不代表整个社会的真实情况;使用微博的群体,也不能代表全部的民意。对于网上反映的情况和表达的诉求,要进行现场走访、调查研究,寻找症结,真正解决问题还是在线下。都需要干部们动脑子,动双脚,动感情。
政务工作不是“一微就灵”。光靠微博无法缩短政务的距离。对于积极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部门来说,要真正把从微博上搜集来的意见和问题处理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心思。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微博回应民意关切,但无法用微博替代全部的政务。这也是一些人感觉政务微博“不给力”,一些政府部门视微博为“鸡肋”的原因所在。
政务微博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政务反馈渠道,可以是政务管理的一部分,但绝不是政务工作的全部。将“线上”反映的问题,拿到“线下”第一时间去核查去解决,这才是新时期政务工作的正确路径,这才是对政务微博的正确认识和科学运用。如此,才能真正确立政务微博的公信力,才能真正拉近政务工作和百姓之间的距离。
|